[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骨性关节炎的药物制剂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20766.3 | 申请日: | 2007-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5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孙从新;曾小伟;郑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7008 | 分类号: | A61K31/7008;A61K9/20;A61K47/38;A61P19/02;A61K31/19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关节炎 药物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骨性关节炎的药物制剂,该制剂的活性成分是右旋布洛芬和氨基葡萄糖或其药用盐复合按比例1:3组合而成的组合物,通过制剂成型方式,制备成质量稳定便于服用的药物剂型,其中包括口崩片。
技术背景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老年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分为原发性关节炎和继发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的特点是手、腕、踝、膝、髋、肩、脊椎关节等出现疼痛、炎症、僵硬、肿大、畸形及功能障碍。人体的关节软骨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可避免的发生退化和磨损,软骨的退变自20岁后期即已开始,在50岁以上人群中,大多能在X片上显示骨性关节炎的表现,65岁以上的老人几乎都患有明显的骨性关节炎,所以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由于骨性关节炎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因此,目前国内外对其治疗重点主要集中在对症,治疗的目的在于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延缓软骨退化,改善功能,避免或减少畸形。
国际上将治疗骨性关节炎的药物分为改善症状和改善病情两类。改善症状的药物主要是抗炎止痛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非甾体抗炎药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常用有效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发挥镇痛抗炎的作用。改善病情的药物包括氨基葡萄糖和双瑞醋因等。其中,氨基葡萄糖为第一个改变OA病情的药物,既能抗炎止痛,又有延缓膝OA发展的作用。
骨性关节炎属于慢性疼痛,复发率高,用药时间相对较长,对于治疗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价格需要给予特别关注。因此,作为需长期服用的骨性关节炎治疗药,仍宜选用经长期临床实践证明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且价格相对低廉的传统非甾体抗炎药。其中,右旋布洛芬是药效显著,安全性最好的非甾体抗炎药之一,其特点是安全性高,口服易吸收,具有可预测的药物代谢动力学,24小时100%可从体内排出,而且没有因代谢物而产生的潜在毒性,与其它非甾体抗炎药相比,布洛芬的半衰期短,剂量小,机理更合理,只有在抗炎剂量时,才有相对较低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是布洛芬,布洛芬是外消旋的混合物,由等量的左旋异构体和右旋异构体组成,其中右旋布洛芬为其活性组分。布洛芬给药后,其中非活性的左旋异构体50%~60%经生物转化变成右旋结构发挥药理作用,但从左旋体到右旋体的生物转化并非瞬间可以完成的。
与布洛芬的对比研究表明,右旋布洛芬组总有效率为80%,而布洛芬组为58%;右旋布洛芬组疼痛缓解度、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及关节功能等指标也明显高于布洛芬组,说明右旋布洛芬具有更强的止痛、抗炎、消肿作用,更能有效地缓解症状,疗效优于布洛芬。同时,在与布洛芬的对比实验中,右旋布洛芬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未增加,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说明右旋布洛芬安全性良好。近期的研究结果亦表明,当右旋布洛芬的剂量为布洛芬的1/2时,即可发挥相同的疗效,且起效更快。由于非甾体抗炎药具有剂量依赖性,所以右旋布洛芬比布洛芬的毒副作用更小。因此,使用右旋布洛芬可明显降低给药剂量,进一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氨基葡萄糖(Glucosamine,GS)是人体内天然存在的氨基单糖,是软骨细胞进行生物合成与代谢必不可少的底物。在正常情况下,氨基葡萄糖是通过体内葡萄糖的氨基化来合成的,具有与葡萄糖完全不同的生理活性,可以刺激软骨细胞产生正常多聚体结构的蛋白多糖,提高软骨细胞的修复能力,抑制损伤软骨的酶如胶原酶和磷脂酶A2,并可防止损伤细胞的超氧化自由基的产生,可以促使软骨基质的修复和重建,从而可延缓骨关节疼痛的病理过程和疾病的进程,改善关节活动,缓解疼痛。氨基葡萄糖口服易吸收,但起效较慢,通常服药后1~3个月才会起效。作为唯一可以恢复骨关节炎中已破坏的糖蛋白的生物合成的药物,该类药物经口服后很容易通过小肠被动吸收,其最终代谢结果就是合成蛋白多糖,或者不依赖于细胞色素酶而降解,最终阻止骨关节炎的发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07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凸轮钻孔夹具
- 下一篇:轴类零件表面车削加工用固定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