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马铃薯收获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20409.7 | 申请日: | 200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7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张东兴;刘宝;桑永英;贾晶霞;杨德秋;刘汗武;方宪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17/08 | 分类号: | A01D17/08;A01D33/08;A01D33/12;A01D3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光松 |
地址: | 100083北京市海淀区清***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铃薯 收获 | ||
1.一种马铃薯收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仿形镇压装置;切土防漏园盘装置;挖掘铲总成;杆条式抖动升运装置;铲链同步调节机构;支撑行走装置;机架;传动系统;悬挂架;其中仿形镇压装置(I)安装在挖掘铲总成(III)前方,挖掘铲总成(III)两侧是切土防漏圆盘装置(II),在挖掘铲总成(III)的后方是杆条式抖动升运装置(IV),铲链同步调节机构(V)固定在机架(VII)的中部,支撑行走装置(VI)位于机架(VII)的后部下方,悬挂架(IX)固定在机架(VII)的前上部,传动系统(VIII)位于机架VII的前部上方及左侧,传动系统VIII由齿轮箱和链传动系统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马铃薯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系统VIII包括固定在机架VII前部上方的齿轮箱(25)和位于机架(VII)左侧的链传动系统两部分,齿轮箱(25)的齿轮箱输出轴(28)经轴承座(27)支撑,末端和链传动系统的动力输入链轮(31)连接;传动链(23)套在输入链轮(31)和输出链轮(30)上,防护罩(24)罩住此组件;输出链轮(30)和驱动轮(17)同固定在升运链驱动轴(39)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马铃薯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铲链同步调节机构(V)包括悬臂板固定轴(33)、铲托轴(35)、支撑板轴(37)、支撑板(13)、调节板(14)、调节螺杆(15)、压链轮(32)、前托链轮(34)及后托链轮(36);悬臂板固定轴(33)从升运链(12)回转域内穿过,其上的压链轮(32)向下压在升运链(12)松边内表面;铲托轴(35)、支撑板轴(37)在升运链(12)松边下方穿过,分别通过前托链轮(34)、后托链轮(36)将升运链(12)松边向上托起;上述调节板(14)为两个,分别在机架VII的框架(21)的两下纵梁下面与悬臂板固定轴(33)、铲托轴(35)及支撑板轴(37)三轴连接;所述悬臂板固定轴(33)与固定被动撑链轮(10)的悬臂板(11)及调节板(14)孔键连接,悬臂板固定轴(33)两端分别吊装在框架(21)两下纵梁底面的悬臂板固定轴支板(40)的孔内;支撑板(13)一端连接支撑板轴(37),另一端与铲托(9)连接;前托链轮(34)安装在铲托轴(35)上,后托链轮(36)安装在支撑板轴(37)上,第二调节螺杆(15)一端与支撑板轴(37)连接,另一端向上依次穿过框架(21)两侧的下、上纵梁上的贯通槽、孔,两调节螺杆上各有两只螺母,分别位于框架(21)两侧的上纵梁的上、下面;通过调整第二调节螺杆(15)上的螺母,实现挖掘铲(8)和升运链(12)的被动撑链轮(10)绕悬臂板固定轴(33)的同步转动;抖动轮(16)固定在抖动轮轴(38)上,抖动轮轴(38)固定在框架(21)下纵梁上,使抖动轮(16)和升运链(12)啮合,从而使升运链(12)在运行中产生抖动;支撑板(13)的作用在于减少铲托(9)弧形弯管与尾套连接处的应力,增大工作过程中挖掘铲(8)的稳定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马铃薯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板固定轴(33)、铲托轴(35)、支撑板轴(37)均为通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马铃薯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VII)的框架(21)以矩形管材为主体,框架(21)分为左右对称的两个侧框,两侧框的上纵梁间以矩形管材为横梁焊接构成整体框架,框架(21)的两侧框内侧安装薄金属侧板(22);第一调节螺杆(4)的一端铰接在连接两侧推板(5)中部的撑杆(45)上,另一端穿过安装在框架(21)前横梁耳板上的铰套,第一调节螺杆(4)上旋有两只螺母,分别位于在铰套孔的两端;侧推板(5)的一端和仿形镇压轮(3)的轮轴连接,另一端与焊接在框架(21)后横梁上的耳板连接;通过旋紧槽板(6)长孔处的螺钉将切土防漏园盘(7)固定在框架(21)的两前立梁外侧;整个矩形管材框架是承力部件,薄金属侧板(22)防止马铃薯侧漏;框架(21)的两下纵梁分别焊接悬臂板固定轴支板(40),用于连接悬臂板固定轴(33);框架(21)后部立梁的螺栓孔用来固定杆条式抖动升运装置(IV)的升运链驱动轴(39)的轴承座;上纵梁前部的耳板连接悬挂架IX的前架板(1),其后是悬挂架后拉杆(2);框架(21)两下纵梁后部的耳板和槽孔用来连接支撑行走装置(V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040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式自动包装机
- 下一篇:室内空气净化杀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