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接入网络中加快用户终端接入业务的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20089.5 | 申请日: | 2007-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5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蔺波;薛希俊;周铮;周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7/38 | 分类号: | H04Q7/38;H04B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郑立明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接入 网络 加快 用户 终端 业务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接入网络中加快用户终端接 入业务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方便理解和描述,首先对本发明中所涉及到的中英文名称缩写进行如 下说明:
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
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化的伙 伴项目);
HSPA+:Evolved High Speed Packet Access(演进高速分组接入);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
RAN:Radio Access Network(无线接入网络)
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
NodeB/NB:基站
NodeB+/NB+:基于HSPA+的基站(高速演进基站);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普通分组无线服务);
SGSN: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服务GPRS的支持节点);
MBMS:Multimedi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多媒体广播与组播服 务);
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络协议);
TMGI:Temporary Mobile Group Identity(临时移动组标识);
UE:User Equipment(用户终端设备);
CN:Core Network(核心网);
CS:Circuit Switched(电路交换);
OMC:Operation Operation & Maintenance Center(操作维护中心)
为了提高WCDMA(宽带码分多址)的生命周期和运营商的投资保护, 3GPP(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化的伙伴项目)提出了E-HSPA(HSPA+,演进 高速分组接入)演进的研究计划,希望在现有版本的基础上提高频谱效率,减 少控制面和用户终端面延迟,并且能够后向兼容和前向平滑演进,还包括空口 性能的提升和RAN(无线接入网络)架构的演进。目前E-HSPA RAN架构演进 的主要研究方向是RNC(无线网络控制器)下移到NodeB(基站)的扁平架构。 在此架构中,原有的RNC功能全部下移到NodeB+(高速演进基站,简称NB+) 上,NB+直接通过专有接口与核心网相连,保持现有的核心网接口和空口协议。
在以上的网络结构中,UE(用户终端)若是处于激活(Active)状态,则 当UE在NB+下发起CS(电路交换)呼叫业务时,或当UE在两个NB+之间,或 两个传统RNC之间,或NB+和传统RNC之间移动时,UE会进行频繁的重定位 (Relocation)进程操作,这里由于NB+承担了传统RNC的功能,所以可将NB+ 也看成是传统RNC,这样就可以将两者统一用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来表示。下 面以UE在NB+下发起CS呼叫业务为例来进行说明,由于NB+本身不支持CS呼 叫业务,需要触发重定位过程把UE重定位到与NB+同覆盖区的传统RNC上,通 过传统RNC来提供CS业务,由于这种重定位过程不是由于UE移动引起的,而 是由于业务触发的,所以在UE频繁发起呼叫业务时,这种重定位过程也是很频 繁的;同时由于NB+的覆盖范围比传统RNC的覆盖范围要小的多,UE很容易 移动到其他的NB+或传统RNC,这种由于移动引起的重定位过程也是很频繁 的。另外,若UE处于空闲(Idle)状态,则当UE在两个RNC之间移动时,UE 会驻留到目标RNC上,由于UE的移动通常比较频繁,所以发起的驻留操作也 是非常频繁的。以上的重定位过程或驻留操作都可以看成UE接入RNC的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00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