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心压气机扩压器叶片内引气流动控制增效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19701.7 | 申请日: | 2007-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2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 发明(设计)人: | 桂幸民;孙晓峰;金东海;殷明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F04D29/44 | 分类号: | F04D29/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顺荣;唐爱华 | 
| 地址: | 100083北京市海淀区学院***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 压气 机扩压器 叶片 内引气 流动 控制 增效 装置 | ||
1、一种离心压气机径向/轴向扩压器叶片内引气流动控制增效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扩压器、吸气槽、引气管和集气室构成;扩压器是离心压气机径向/轴向扩压器;吸气槽位于扩压器叶片吸力面表面存在流动分离的相近区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引气管位于扩压器叶片内部,是一个连通各个吸气管的通气管道;集气室位于机匣流道外部,是扩压器表面吸气槽抽吸小股低能气流之后通过引气管气流汇集的腔室;吸气槽将扩压器吸力面表面的低能流体吸入引气管,并将其输运至集气室,经过混压之后排出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压气机扩压器叶片内引气流动控制增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集气室可位于轮毂流道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压气机扩压器叶片内引气流动控制增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扩压器的叶片表面开设吸气槽或吸气孔,抑制离心压气机径向/轴向扩压器边界层分离,降低损失,提高压气机性能,同时,引出的气体可用于发动机热端部件冷却和进气防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970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