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震旋回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19363.7 | 申请日: | 200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9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发明(设计)人: | 曹思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102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震 旋回 分析 方法 | ||
1.一种地震旋回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建立地震层序模型库,包括多个与地层层序对应的地震层序模型,每个地震层序模型对应一组反射系数序列及时频分析图;
B:对所述反射系数序列进行带通滤波;
C:进行希尔伯特变换,通过经验模态分解将反射系数序列分解到不同的频带范围内;
D:进行频率扫描,根据反射波频率特征划分地震相;
E:对目的层的地震数据进行经验模态分解,得到其时频响应;
F:根据上述目的层的地震数据的时频响应,寻找与地震层序模型库有对应关系的模型,进而判断目的层的反射特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旋回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C包括下列步骤:
C1:找出地震信号的局部最大值点,以其为节点作三次样条插值得到该地震信号的上包络,同样道理,作出地震信号的下包络;
C2:计算上下包络的平均值作为包络平均值;
C3:计算地震信号与包络平均值的差值;
C4:如果所述差值为固有模态函数,则本次筛选停止;否则以该差值作为地震信号重新计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震旋回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有模态函数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在整个数据区间内,极值点的数目与过零点的数目相等或至多相差一个;
2)在任意一点处,由局部极大值点定义的包络以及由局部极小值点定义的包络的均值为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旋回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层序模型包括正旋回模型、反旋回模型、正-反旋回模型和反-正旋回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旋回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系数序列由地层速度和密度所决定,并满足下列关系式:
其中,R为反射系数,v为地层速度,ρ为地层密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旋回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目的层的地震数据进行经验模态分解后,根据厚层的地震响应对应低频部分,而薄层的地震响应对应高频部分来判断目的层反射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936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