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汇流排铜铝复合锭的生产工艺及其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19251.1 | 申请日: | 200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0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坚华;黄吉祥;吴孝华;赵守谦;杨茂生;周章通;张建峰;李胜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北华铜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7/02 | 分类号: | B22D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永珠;巢瑞珏 |
地址: | 10007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汇流 排铜铝 复合 生产工艺 及其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汇流排铸锭的生产工艺及其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由铜、铝双金属复合制备汇流排铸锭的生产工艺及设备。
背景技术
电工汇流排普遍采用铜材制成,我国对汇流排的需求量较大,但我国是一个贫铜国家,大量的铜需求导致铜材价格连年飙升,从2003年每吨1.4万元上涨至如今的每吨7万元,这给汇流排生产及使用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开发铜汇流排的替代品,降低汇流排的生产成本已成为当务之急。
铝也是优良的导电材料,且我国的铝资源相当丰富,但铝材在空气中极易氧化,影响结合面的导电性能,因此如何利用铜、铝材料的各自优势,开发铜铝复合材料汇流排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中铜铝的复合方法是研究的难点。目前已有采用包覆焊接法进行铜铝复合,将清洗过的铜带包覆在处理过的铝排上,再用氩弧焊焊接,然后进行轧制和热处理。还有采用轧制压接法进行铜铝复合,即在铝排的两宽面通过机械压力将铜带压上去。这些复合方法均使铜铝在固相结合,复合时界面可能会受到微量水气、杂质等的污染,具界面的结合强度较低,汇流排在进行机械加工时容易产生分层,影响产品载流量,且废品率高,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由铜、铝双金属复合制备汇流排铸锭的生产工艺,能使铜铝两种材料在真空、无污染、半固态下进行复合,从而保证了铜铝界面达到冶金结合的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汇流排铜铝复合锭的生产工艺,包括下述步骤:
(1)将铜、铝两种金属分别熔化后进行保温;
(2)通过连续拉锭使铜熔液凝固结晶成环形的外壳;
(3)将铝熔液导入上述环形外壳内凝固结晶,使铝与铜结合成铜铝复合锭。
所述铜金属熔化后进行保温的温度为1100~1200℃;所述铝金属熔化后进行保温的温度为700~800℃;连续拉锭的拉锭速度为4~5mm/s;所述环形的外壳可以为圆环形、椭圆环形或者方环形;所述铜熔液凝固结晶的温度低于1080℃;所述铝熔液凝固结晶的温度低于65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铜铝汇流排生产设备,以完成上述生产工艺。该生产设备包括牵引机、冷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铝保温炉、铜保温炉、导流—复合器;所述导流—复合器置于两个保温炉的熔池底部,包括铝液入口、铜液入口、铝液导流管、铜液导流管、复合腔,所述铜液导流管环绕于铝液导流管的外围,所述复合腔位于导流—复合器的熔液流出端。
所述导流—复合器可以采用石墨材料制成。所述导流—复合器与保温炉之间可以采用法兰连接。
本发明生产工艺流程短,生产效率高,生产设备投资小,适用于工业化连续生产。所生产的复合锭的铜铝界面可达到冶金结合的效果,从而使轧制后的汇流排具有导电性好,抗腐蚀、抗氧化能力强,重量轻,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汇流排铜铝复合锭的生产设备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导流—复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汇流排铜铝复合锭的生产设备,包括铝保温炉1、铜保温炉2、导流—复合器3、牵引机4(图中只示意出牵引机的引锭头)、冷却器5。由图1中可见,导流—复合器3位于两个保温炉的熔池底部,保温炉内分别设有铝液入口塞棒6和铜液入口塞棒7以控制熔液流入导流—复合器3内。
图2所示为导流—复合器3的结构示意图,包括铝液入口8、铝液导流管9、铜液入口10、铜液导流管11、复合腔12。
实际生产时,分别将熔化后的铝和铜注入铝保温炉1和铜保温炉2,温度分别设定在700~800℃和1100~1200℃。首先拉动铜液入口塞棒7,使铜液由铜液入口10流入铜液导流管11。牵引机4的引锭头此时位于复合腔12内,引锭头的顶部有两个锲形槽,当铜液流入锲形槽内,以4~5mm/s的速度连续拉锭,并启动冷却器5,使铜液顺着复合腔12的内壁凝固结晶成环形的外壳。当铜液温度降至700℃以下时,拉动铝液入口塞棒6,使铝液由铝液入口8流入铝液导流管9中,铝液顺着导流管流入已形成的铜外壳内,在冷却器5的作用下凝固结晶,与铜结合成环形的铜铝复合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北华铜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华北华铜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92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