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胺类抗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19186.2 | 申请日: | 200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8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发明(设计)人: | 张辉;李新华;李华;杨永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9K15/16 | 分类号: | C09K15/16;C09K15/2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景朝;庞立志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抗氧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烷基化N-苯基-α-萘胺和烷基化二苯胺的复合 胺类抗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矿物油和合成油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空气中氧和金属表面 接触发生化学作用而氧化变质,生成酸性物质,导致设备腐蚀。为了延 缓油品氧化过程,提高使用性能,通常最有效的做法是在油品中加入抗 氧化剂。尤其是在发动机油中更是如此,这是因为发动机活塞缸套与活 塞区域工作温度很高,燃油燃烧后的气体串气又引起催化氧化作用。
胺类抗氧剂不仅具有良好的高温抗氧性能,而且具有无灰无磷的特 点和良好的油溶性能,从而在内燃机油和透平油等油品中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
目前已经有诸多专利涉及到烷基化二苯胺的制备,具有代表性的专 利有US4824601,US5750787,CN99119033等,基本上都是以二苯胺 和烯烃作为反应物,三氯化铝或者活性白土为催化剂,在一定温度下进 行烷基化反应。但烷基化二苯胺的抗氧化能力一般。
烷基化的苯基萘胺和二苯胺混合物是一种复合胺类抗氧剂,是以苯 基萘胺和二苯胺为反应物,进行烷基化反应得到,比烷基化二苯胺具有 更加优越的抗氧化能力,同时具有无硫无磷无灰的特点。
WO2005/0977228介绍了一种烷基化的苯基萘胺和二苯胺混合物的 制备方法。该方法以苯基萘胺和二苯胺为原料,以壬烯和苯乙烯作为烷 基化试剂。该方法采用了两种烯烃作为烷基化原料,而且苯乙烯在反应 中易聚合,生成副产物;同时操作条件复杂,控制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烷基化的N-苯基-α-萘胺和烷基化二苯胺的复 合胺类抗氧剂。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抗氧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抗氧剂的应用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胺类抗氧剂中至少含有以下两种物质:
(1)烷基化二苯胺
其中Ra、Rb各自独立地选自H、C4烷基或C8烷基,优选叔丁基和 异辛基,但Ra、Rb不全为H,且优选位于氨基的对位或者邻位。
(2)烷基化N-苯基-α-萘胺
Rc,Rd其中一个代表H原子,而另外一个代表C4烷基或者C8烷基, 优选叔丁基和异辛基,所在的位置优选为氨基的对位或者邻位。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胺类抗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在酸性催化剂的存 在下,在二苯胺和N-苯基-α-萘胺的混合物中加入二异丁烯进行烷基化 反应。
其中N-苯基-α-萘胺与二苯胺的摩尔比为10:1~1:25,优选5:1~ 1:10;二苯胺与N-苯基-α-萘胺的混合物与二异丁烯的摩尔比为1: 1.0~1:2.0,优选1:1.3~1:1.9。
以下是复合胺类抗氧剂的制备方法反应示意式:
其中Ra,Rb和Rc,Rd的含义同上。
反应设备可以是密闭的反应器或高压反应釜,最好兼有反应与蒸馏 两种功能,便于反应蒸馏一釜进行。反应过程中的压力一般为 0.15~0.5MPa。
反应温度为160~250℃,优选170~220℃。
所说的催化剂可以选自活性白土与AlCl3复合催化剂、AlCl3、固体 酸、活性白土、酸性树脂、分子筛等,优选活性白土或活性白土与AlCl3复合催化剂。活性白土为市售产品,是酸化处理的膨润土,主要成分为 层状铝硅酸盐。活性白土与AlCl3复合催化剂可以采用常规的等体积浸 渍法制备,先用无水乙醇标定载体的等体积浸渍体积,然后称取一定量 的载体,再按需要的AlCl3负载量加入相应浓度的乙醇溶液,使其等体 积浸渍在所称量的载体上,在40—60℃水浴上浸渍4—10小时,然后蒸 馏除去乙醇,移入40—100℃烘箱烘干6—15小时后即可,使用前最好 加热脱水,防止反应过程中暴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91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