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中药提取物的组合及其制备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18636.6 | 申请日: | 2007-07-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2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新;李玉洁;边宝林;杨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61K36/537 | 分类号: | A61K36/537;A61P9/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7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预防 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 中药 提取物 组合 及其 制备 工艺 | ||
1、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功效,主要用于动脉粥样硬化以及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中药提取物按一定比例的组合及其制备工艺。
2、背景技术
中药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根及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干燥。味苦,微寒。归心、肝经。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功效,用于月经不调,经闭通经,癥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等。并有“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现代研究证明,丹参及其提取物具有抑制血小板功能和抗血栓形成,抑制凝血、激活纤溶,改善微循环,抗心脑血管缺血和梗死,抗菌、抗炎和影响机体免疫系统功能,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脏器损伤等作用。现临床常用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病、肺心病,肝、肾、消化、呼吸疾病,急性乳腺炎、视网膜病、前列腺炎、偏头痛、肩周炎、银屑病及眩晕症等非心脑血管疾病。
穿心莲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缅甸、泰国、越南、印尼等地,非洲及南美洲也有发现。我国的穿心莲最早在广东及福建南部引种栽培,民间早已作为治痢及外科疮疡肿毒的要药。性味苦寒、无毒,其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现代对穿心莲有较多的研究,实验结果证实,穿心莲对钩端螺旋体、肺炎球菌、甲链球菌及卡他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包括外伤感染、疖、痈、丹毒、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菌痢、急性胃肠炎、尿路感染、子宫内膜炎、盆腔炎、中耳炎、牙周炎等等。穿心莲治疗钩端螺旋体病、肠伤寒、急性黄疸型肝炎、肺炎、消化不良、菌痢、乙型脑炎、麻风、毒蛇咬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湿疹等,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发明内容
丹参提取物与穿心莲提取物合用,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功效;能够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调节血管内皮细胞舒缩和分泌功能,减少血中炎性介质和粘附分子的表达,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的早期炎症反应期、脂质条纹期、成熟斑块期、诱发斑块破裂四个时相中的各种病理变化均有干预作用,减少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主要用于动脉粥样硬化以及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这一研究是由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科研人员经多年的试验研究发现和发明。
丹参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物质有化学成分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脂溶性成分:丹参的脂溶性大多为、酮类化合物,具有特征的橙黄色和橙红色。主要有以下物质,丹参酮I(Tanshinone I)、丹参酮II A(Tanshinone IIA)、丹参酮II B(Tanshinone II B)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异隐丹参酮(Fsocryptotanshinone)丹参醌A、(Tanshiquinone A)、丹参醌B(TanshiquinoneB)、丹参酚(hlviol)、异隐丹参酮(Isocryptotanshinone)、羟基丹参酮II A(Hydroxytanshinone II A)、二氢丹参酮I(Tanshinone I)等,具有抗菌、抗炎、治疗冠心病等功效。
丹参的水溶性成分:主要为酚酸类物质有丹酚酸A(Salvianolic acid A)、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丹酚酸C(Salvianolic acidC)、丹酚酸D(Salvianolic acidD)、丹酚酸E(Salvianolic acid E)、丹酚酸F(Salvianolic acid F)、丹酚酸H(Salvianolic acidH)丹参素(Danshensu)、熊果酸原儿茶醛(Protocate-chualdehyde)、迷迭香酸(Rosmarinicacid)、迷迭香酸甲酯(Methylrosmarinate)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等多种酚酸类化合物等。具有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凝聚、减少心肌损伤和抗氧化等作用。此外,还含黄酮类、三萜类和甾醇等成分。
结构式:
丹参酮IIA R=CH3 隐丹参酮
丹参酮II B R=CH2OH
丹酚酸B R1=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未经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86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力切割机
- 下一篇:用于为典型虚拟频道提供缺省设置的模板的系统、设备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