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生物肥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18531.0 | 申请日: | 2007-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3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王艳;闵九康;沈育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双色港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C05F11/08;C05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100081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生物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肥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纳米生物肥料。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已经习以为常,大多使用单一作用的农药或化肥,施用用量逐年增大而且效果愈发不明显,由此带来了众所周知的难题:食品、土壤、地下水、江河湖泊、海洋、空气都受到了化学的严重污染。同时在我国某些地区土壤中重金属积累造成的污染也相当严重,致使有些耕地不能用于栽种粮食作品,而只能用于种植花卉,草被。
我国有着不到世界10%的耕地,但是氮肥使用量却占世界的近30%,化肥的大量运用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而且化肥的有效利用率只有30%和40%左右。使用的氮肥中主要是尿素,一半尿素在被农作物吸收之前就以气体形态逸失到大气中或从排水沟渠流失到水体环境中,造成pH值高和土壤中铵的累积和氨的流失,累积于饮用水源特别是井水中的化肥和农药对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其次是引起湖泊、河流的富营养化,中国近一半的湖泊处于严重富营养化状态,水藻疯长,鱼类等水生动物因缺氧数量减少甚至全部死亡,引发赤潮。脲酶是对尿素的一种特异性酶,一分子脲酶能在一分钟内分解50万分子的尿素,能快速将尿素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氨。脲酶广泛分布于植物和微生物中,在土壤、江河、湖泊的沉积物中也有检出。控制脲酶的活性就有效的控制尿素的降解,减少浪费,降低污染使氮素损失率减少50%以上。
秸秆还田作为持续性生产措施,逐步得到普及并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部分农民具体实施产生负效应,具体表现在部分秸秆还田后的麦田出现出苗率低、苗黄、苗弱,甚至死苗现象,不但不增产,反而减产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碳氮比失调秸秆本身碳氮比为65-85∶1,而适宜微生物活动的碳氮比为25∶1,秸秆还田后土壤中氮素不足,使得微生物与作物争夺氮素,结果秸杆分解缓慢,麦苗因缺氮而黄化、苗弱,生长不良。②秸秆粉碎不符合要求,有的地块粉碎后的秸秆过长,其长度大于10厘米,不利于耕翻,影响播种。③土壤大小孔隙比例不合理秸秆还田后,使土壤变得过松、大孔隙过多,导致跑风,土壤与种子不能紧密接触,影响种子发芽生长,使小麦扎根不牢,甚至出现吊根。
为了保障作物健康快速生长,氮肥需要控制降解速度,减少污染,而秸秆类的大分子天然有机化合物需要加快降解,降解为小分子成为作物可吸收的营养物质,这是一对矛盾的关系有待解决。
近两年来,纳米科技异军突起,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世界各主要国家均把纳米科技当作在未来最有可能突破的科学和工程领域。纳米科技在许多领域特别是军事、通讯和核子、电子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纳米生物、纳米医药和纳米农业化学品等技术含量较高的领域则力量薄弱,纳米在农业技术特别是农业化学方面几乎为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生物肥,能有效的控制尿素的降解,加快大分子有机化合物的分解,并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提供作物所需全面且易于吸收的营养,促进植物生长,消除污染、改良土壤、改善土壤结构的目的。
一种纳米生物肥,其组成及重量百分含量为:菌剂占5-10%,酵母发酵液提取物占10-20%,大分子天然有机化合物占40-55%,尿素占15-25%,尿素酶抑制剂占2-4%,氮磷钾复合肥占5-15%,所述菌剂由菌种、固体培养基和泥炭组成,其中菌剂中的菌种为硅酸盐菌(Bacillussiliceous)、苏云金杆芽孢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中的一种或几种,菌剂中活菌数含量为2000个/克。
所述大分子天然有机化合物指豆粕、茶籽粕、蓖麻籽粕、花生壳、玉米芯、木屑或秸秆。
所述尿素酶抑制剂是指含硼化物或/和铜化物。
所述硼化物或铜化合物的颗粒大小在60目以上。
所述硼化物为硼酸,铜化物为硫酸铜。
所述纳米生物肥还添加有植物克生素,其重量百分含量为2-8%。
所述植物克生素主要是指楝素、生物碱、非蛋白质氨基酸或地衣酶中的一种或几种。
纳米生物肥优选配比菌剂占8%,酵母发酵液提取物占11%,大分子天然有机化合物占45%,尿素占20%,尿素酶抑制剂占3%,氮磷钾复合肥占8%,楝素占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双色港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双色港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85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