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优化激光模式的固体激光器谐振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18051.4 | 申请日: | 200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9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杨平;许冰;刘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S3/098 | 分类号: | H01S3/098;H01S3/08;H01S3/105;G06F19/00;H01S3/00;G02F1/35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贾玉忠;卢纪 |
地址: | 6102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优化 激光 模式 固体激光器 谐振腔 系统 | ||
1.自动优化激光模式的固体激光器谐振腔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输出腔镜(4)组成的谐振腔、高压放大器(11)、主控计算机(10)、望远镜(2)、功率计(7)、聚焦透镜(8)、窄带滤波片(5),反射变形镜(1)作为固体激光器谐振腔的高反射端镜,望远镜(2)将谐振腔内的光束口径与反射变形镜(1)口径匹配,经过增益介质(3)将激光放大后,由输出腔镜(4)输出光束,该光束经过窄带滤波片(5)过滤掉除了主要输出波长激光以外的其它杂光,该输出激光入射到分光镜(6)上后,一束透过被功率计(7)接收以便实时测量功率,另一束反射到聚焦透镜(8)并被聚焦在其焦平面上的光斑探测器(9)上,主控计算机(10)内的图像采集卡采集光斑探测器(9)探测到的光强信号,利用此信号作为主控计算机(10)中控制算法要优化的目标函数,主控计算机(10)把经过全局遗传控制算法运算得到的电压信号输出到高压放大器(11),该信号再经过高压放大器(11)放大,施加在反射变形镜(1)的各个驱动器上,使反射变形镜(1)朝着让目标函数优化的方向产生相应的变形量,当目标函数最优时,在反射变形镜(1)形变范围内的谐振腔中的各种像差得到补偿,输出的光束为光束质量良好的基模光束;所述的全局遗传控制算法实现如下:
(1)首先随机产生个体数量为15-100的初始种群,每个个体分别对应作为谐振腔端镜的变形镜的一个面形;
(2)初始化种群后,采用实数编码对种群中的个体进行编码;
(3)编码后,计算每个镜面个体的对应的适应度,以光斑探测器探测到的光强信号作为遗传算法的要优化的适应度函数;
(4)在各个个体的适应度被计算出来以后,根据与适应度成正比例的轮盘赌选择方式进行选择操作,再按照交叉概率0.5-0.99以单点交叉的方式对种群中被选择出来的个体两两进行交叉操作,然后再按照变异概率0.001-0.9对种群中的部分个体本身进行变异操作;
(5)遗传算法每经过以上4个步骤执行一次,就会产生一个新的种群,不断迭代执行以上4个步骤,直到算法满足预先设定的中止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优化激光模式的固体激光器谐振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射变形镜(1)的反射率超过99.9%。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优化激光模式的固体激光器谐振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射变形镜(1)主要由薄反射镜面(12),压电陶瓷驱动器(13)、基板(14)和电极引线(15)组成,基板(14)主要用来支撑压电陶瓷驱动器(13),压电陶瓷驱动器(13)的一端与刚性基板(14)相连,另一端紧靠在薄反射镜面(12),电极引线(15)连接在各个压电陶瓷驱动器(13)上,通过基板(14)上的通孔引出去,与高压放大器(11)相连,为压电陶瓷驱动器(13)产生伸缩从而推动薄反射镜面(12)发生形变提供相应的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优化激光模式的固体激光器谐振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电陶瓷驱动器(13)由多个压电陶瓷片叠加而成,各个陶瓷片在电路上是并联的而变形量是叠加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优化激光模式的固体激光器谐振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窄带滤波片(5)具有±10nm的窄频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优化激光模式的固体激光器谐振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斑探测器(9)为CCD探测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优化激光模式的固体激光器谐振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望远镜(2)为无焦点的望远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805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