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慢性肾衰的中药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17925.4 | 申请日: | 2007-06-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5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 发明(设计)人: | 王信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艺信堂医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61K36/884 | 分类号: | A61K36/884;A61P13/12;A61K35/5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2300北京市门***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慢性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肾衰的中药,是一种治疗慢性肾衰以中草药为原料的中药。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衰)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损害和进行性恶化的结果,机体在排泄代谢产物,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以及某些内分泌活性物质的生成和灭活等方面出现紊乱的临床综合征。慢性肾衰在中医属于“癃闭”、“关格”、“水肿”、“虚劳”等范畴。慢性肾衰可由水肿、淋证、尿血等多种肾脏疾病发展而来。中医认为各种肾病日久,损及各脏腑功能,并以脾肾虚损为主,病情逐步发展而使病情加重,最后导致正气虚衰,浊邪、瘀血壅滞肾络,导致肾脏失去开阖的功能,湿浊尿毒潴留于体内,而引发本病。中医在临床上分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阴阳两虚等症型辨证治疗,取得很好效果。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理论方面,正虚邪实,贯穿始终的病机特点已得共识。中医辩证论治中药汤剂在延缓慢性肾衰进展、改善临床症状以及配合血液透析,减少透析并发症、提高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发明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中药制剂,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传统的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最新科研成果研制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肾衰的中药。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方便、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的特点。
本发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
淫羊藿 1.5~6份 肉桂 1.0~4份 生地黄 1.0~4份
川牛膝 1.5~6份 茯苓 1.0~4份 菟丝子 1.0~4份
龟 甲 1.5~6份 黄芪 1.0~4份 车前子 0.1~2份
山茱萸 0.1~2份 泽泻 0.1~2份 熟附子 0.1~1份
本发明的优选配方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淫羊藿 2.5~3.5份 肉桂 1.5~2.5份 生地黄 1.5~2.5份
川牛膝 2.5~3.5份 茯苓 1.5~2.5份 菟丝子 1.5~2.5份
龟 甲 2.5~3.5份 黄芪 1.5~2.5份 车前子 0.5~1.5份
山茱萸 0.5~1.5份 泽泻 0.5~1.5份 熟附子 0.3~0.7份
本发明的最佳配方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淫羊藿3份 肉桂2份 生地黄2份
川牛膝 3份 茯苓2份 菟丝子2份
龟 甲 3份 黄芪2份 车前子1份
山茱萸 1份 泽泻1份 熟附子0.5份
本发明中的药物机理如下:
淫羊藿 药性辛、甘,温。归肾、肝经。具有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风除湿的功效。可治疗阳痿遗精,虚冷不育,尿频失禁,肾虚喘咳,腰膝酸软,风湿痹痛,半身不遂,四肢不仁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第3152页)。
川牛膝 药性甘、微苦,平。归肝、肾经。具有活血祛瘀,祛风利湿的功效。可治疗血瘀经闭,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热淋,石淋,痛经,风湿腰膝疼痛,跌打损伤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第301页)。
龟甲 药性咸、甘,微寒。归肝、肾、心经。具有滋阴潜阳,补肾健骨,补心安神,固经止血的功效。可治疗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头晕目眩,虚风内动,手足蠕动,筋骨痿弱,小儿卤门不合,惊悸失眠,健忘,月经过多,崩中漏下。(《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第1608页)。
肉桂 药性辛、甘,热。归肾、脾、心、肝经。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的功效。可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小便不利或频数,短气喘促,浮肿尿少诸症;命门火衰,火不归源,戴阳、格阳,及上热下寒,面赤足冷,头晕耳鸣,口舌糜破;脾肾虚寒,脘腹冷痛,食减便溏;肾虚腰痛;寒湿痹痛;寒疝疼痛;宫冷不孕,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阴疽流注,或虚寒痈疡脓成不溃,或溃后不敛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第1223页)。
茯苓 药性甘、淡,平。归心、脾、肺、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第2154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艺信堂医药研究所,未经北京艺信堂医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79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麻辣香椿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压缩干蔬菜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