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学试验用漏斗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15364.4 | 申请日: | 2007-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6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 发明(设计)人: | 唐先芹;张新华;韩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先芹 |
| 主分类号: | B67C11/02 | 分类号: | B67C11/02;B01L3/00 |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泰昌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存海 |
| 地址: | 271500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化学 试验 漏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试验用器具,直接涉及漏斗。
背景技术 在化学试验中,从一种容器向另一种容器移入液体时,常常通过漏斗完成,但移入少量液体时又常通过玻璃棒引导完成。用传统漏斗从一容器向另一容器移入少量试验液体时,因药液在漏斗体上的沾附,一是造成药液浪费,二是带来计量的不准确。用玻璃棒引导实现液体从一容器向另一容器移入,如不能准确定位也会出现液体的飞溅,像浓硫酸、浓烧碱液等强腐蚀性的液体,试验中的飞溅又是很危险的,特别是在教学中由中学生做这类试验时,由于学生经验不足,更是增加了危险的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化学试验用漏斗,它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用传统漏斗从一容器向另一容器移入少量试验液体时存在的药液浪费、计量不准的问题,也能有效地克服现有玻璃棒引导从一容器向另一容器移入少量液体时易使液体飞溅的弊端。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化学试验用漏斗,具有斗体,所述斗体由1/5-1/3的倒圆锥面构成,斗体的两侧设置密封带。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方案是:所述斗体底部的出口为在斗体下侧形成凹陷的缺口。
本发明由于仅采用了部分倒圆锥面作为斗体,因而减少了用传统大漏斗从一容器向另一容器移入少量液体时在漏斗体上的沾附,从而减少了药液的浪费,提高了计量的准确性;本发明在使用时吸附于被移入液体的容器的内壁上,由于该内壁与本发明的斗体组合形成上阔下缩的通道,因而在通过此通道向该容器移入液体时不再产生液体的飞溅,从而大大提高了试验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示出了本发明化学试验用漏斗的结构,斗体2采用1/5-1/3倒圆锥面结构,斗体2的两侧设置密封带1,斗体2底部的出口3优先采用形成凹陷的缺口结构。密封带1采用易吸附的橡胶或塑胶制作,优选橡胶;斗体2可采用塑料制作。本发明使用时,将密封带1吸附于容器内壁上,将来自像量杯等容器的液体缓缓倒入斗体2与吸附有本发明的容器的内壁之间的通道,则试验液体实现了从一容器向另一容器的安全移入。采用本发明从一容器向另一容器移入液体时,为防止剧烈反应引起液体飞溅,操作人员可腾出另一只手用玻璃板将反应器皿一侧盖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先芹,未经唐先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53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红枣茵陈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修改带式胶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