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脂包膜草莓专用控释肥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115272.6 | 申请日: | 2007-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51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 发明(设计)人: | 万连步;张炎光;张晓义;陈宏坤;尹全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8;C05G1/00;A01C21/00;C05B7/00;C05D1/02;C05D9/02;C05C9/00;C05C5/02 |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德山 |
| 地址: | 2767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包膜 草莓 专用 控释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脂包膜草莓专用控释肥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缓/控释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草莓适应性强,在所有的浆果作物中结果最早,生产周期最短,见效最快。从国际看,草莓的销量和经济价值都较高。在日本草莓的销量仅次于柑橘,一直占第2位。在法国,每千克草莓10~20法郎,而苹果仅3~5法郎。因此世界草莓生产发展很快。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目前全世界草莓产量约400万吨,比十年前增加1倍。中国的草莓种植更是发展迅速,并有上世纪80年代前的单一露地栽培发展为多种形式的保护地栽培,栽培技术也日见成熟。
在草莓的栽培管理中,合理施肥是一项关系到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根据多年的研究,对草莓的养分吸收规律特别是氮、磷、钾的吸收规律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但是目前施用的肥料品种还不能完全满足草莓高产、高效、优质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草莓是不耐盐的作物,目前施用的速效性化肥一次不能太多,否则影响草莓生长,必须采取少量多次,因此在草莓的生长过程中要追肥3~6次,有的达7~8次,极大的增加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二是草莓为浅根系作物,大部分根分布在20厘米土层内,下层土壤中的养分不易被吸收,草莓的浇水量大,速效性肥料特别是氮肥被淋洗至土壤深初,不仅造成肥料浪费,还容易引起环境污染。目前尚未有草莓专用控释肥及其制备方法的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树脂包膜草莓专用控释肥及其制备方法,利用树脂包膜肥的养分释放特性,同时根据草莓的养分吸收规律进行复配制得草莓专用控释肥。经大田试验,取得意外良好的效果。
本发明草莓专用控释肥,原料组分按重量份如下:
4%热塑性树脂包膜硝酸钾 190~250份
5%热塑性树脂包膜硝酸钾 70~120份
4%环氧树脂包膜复合肥 200~300份
4%热塑性树脂包膜尿素 50~100份
磷酸二铵 150~200份
硫酸钾 100~180份
尿素 30~80份
硫酸锌 0~10份
硼砂 0~10份。
上述原料均为市售产品,其中:
4%热塑性树脂包膜硝酸钾是指包膜层质量为总质量的4%,产品型号为KTP02(12-0-42);5%热塑性树脂包膜硝酸钾是指包膜层质量为总质量的5%,产品型号为KTP03(12-0-42);4%环氧树脂包膜复合肥是指包膜层质量为总质量的4%,产品型号为KTS03(20-8-10);4%热塑性树脂包膜尿素是指包膜层质量为总质量的4%,产品型号为KTP02(43-0-0);以上原料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均有产售,产品型号中括号内的数值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质量百分比含量,是本领域常规标示。以上原料也可按现有技术制备,例如可参照CN1603288(200410035783.3)和CN1569773(200410024049.7)的方法制备。
磷酸二铵中氮、五氧化二磷含量分别是18%、46%,质量百分比;
硫酸钾中氧化钾的含量48-51%质量百分比;
尿素中含氮量45~48%质量百分比。
上述所有原料的粒径均在2~4毫米范围内为佳。
进一步优选的,草莓专用控释肥,原料组分如下,均为重量份:
4%热塑性树脂包膜硝酸钾 190~210份
5%热塑性树脂包膜硝酸钾 75~85份
4%环氧树脂包膜复合肥 280~300份
4%热塑性树脂包膜尿素 60~70份
磷酸二铵 160~170份
硫酸钾 100~110份
尿素 70~80份
硫酸锌 4~6份
硼砂 4~6份。
本发明的草莓专用控释肥的制备方法,将上述各原料一起放入搅拌机中搅拌5~10分钟,充分混匀即得。然后将混合好的肥料送入计量、包装机进行计量、包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52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检测异常征候的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驱动电压控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