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式燃气超导加热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14913.6 | 申请日: | 2007-1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2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 发明(设计)人: | 于希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希敏 |
| 主分类号: | F24H8/00 | 分类号: | F24H8/00;F17D1/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7000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式 燃气 超导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油化工领域的介质加热装置,尤其是一种复式燃气超导加热器。
背景技术:
油田原油输送需加热,目前使用的加热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水套炉加热法,②超导炉加热法,③电加热法。由于水套炉加热法的导热介质是水,水对加热器的腐蚀比较大,影响了加热器的使用寿命,且边远井的加水存在困难,水套炉加热法、超导炉加热法的加热装置结构中,炉堂和烟气通道处于一室,造成烟气温度降不下来,节能效果不好;电加热法耗能大,安全系数低,一般不常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避免使用以上方法加热的装置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复式燃气超导加热器,可以有效地解决烟气余热利用率低,水介质对加热器腐蚀严重等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复式燃气超导加热器,由加热器、烟气余热交换器两部分组成,为两个独立的密封容器,外壳为有保温层包敷的复合材料,由烟道管将两部分连接起来。加热器的一端有燃烧器,与燃烧器相通的燃烧室位于加热器内部,在加热器底部贯穿,燃烧室与烟道管的一端相通,烟道管的另一端接烟气余热交换器的烟气分流室,烟气分流室内截面上有烟道支管多孔板,连接有多条烟道支管,烟道支管的另一端连接烟道支管多孔板,与烟囱相通,烟气余热交换器的烟囱一端略高于烟道管一端,且烟气余热交换器的烟道管一端烟气分流室底部固定有一个冷凝水箱。进油口位于烟气余热交换器外壳的上方,原油经烟气余热交换器内的烟道支管之间的间隙,进入位于加热器一端的加热管,加热管贯穿加热器内部,可以是直管、弯管、螺旋管等任意形状,加热管连接出油口,出油口位于加热器的另一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烟气余热利用率高,提高了燃气的热效率,加热过程不需要水介质,增长了加热器的寿命,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施工安全方便,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燃烧器;2为加热管;3为烟囱;4为烟道支管多孔板;5为烟气余热交换器外壳;6为烟气余热交换器;7为进油口;8为烟道支管;9为烟道支管多孔板;10为烟道管;11为烟气分流室;12为冷凝水箱;13为出油口;14为燃烧室;15为加热器;16为加热器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复式燃气超导加热器,由加热器15、烟气余热交换器6两部分组成,为两个独立的密封容器,加热器外壳16、烟气余热交换器外壳5为有保温层包敷的复合材料,由烟道管10将两部分连接起来,加热器15的一端有燃烧器1,与燃烧器1相通的燃烧室14位于加热器15内部,在加热器15底部贯穿,燃烧室14与烟道管10的一端相通,烟道管10的另一端接烟气余热交换器6的烟气分流室11,烟气分流室11的内截面上有烟道支管多孔板9,连接有多条烟道支管8,烟道支管8的另一端连接烟道支管多孔板4,与烟囱3相通,烟气余热交换器6的烟囱3一端略高于烟道管10一端,且烟气余热交换器6的烟道管10一端的烟气分流室11底部固定有一个冷凝水箱12,烟囱3与燃烧器1不位于同一个容器上;进油口7位于烟气余热交换器外壳5的上方,原油经烟气余热交换器6内的烟道支管8之间的间隙,进入位于加热器15一端的加热管2,加热管2贯穿加热器15内部,可以是直管、弯管、螺旋管等任意形状,加热管2连接出油口13,出油口13位于加热器15的另一端。
使用时,点燃燃烧器1,烟气通过燃烧室14、烟道管10,进入烟气余热交换器6的烟气分流室11,通过烟气支管8后,从烟囱3排出,使得加热器15和烟气余热交换器6的温度迅速提高。这时从进油口7输入原油,原油先经过烟气余热交换器6内部的烟道支管7之间的空隙提温后,进入加热管2,经加热器15进一步提温,从出油口13中输出,有效的利用了燃烧烟气的热量,提高了热利用效率,节约了能源。烟道支管8内的烟气经冷却后,所生成的冷凝水流入冷凝水箱12,减轻了对烟气余热交换器的腐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希敏,未经于希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49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式检测传感器
- 下一篇:介电可调低温共烧复合微波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