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刺参配合饲料添加剂的配方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114799.7 申请日: 2007-12-06
公开(公告)号: CN101204197A 公开(公告)日: 2008-06-25
发明(设计)人: 梁萌青;孙慧玲;燕静平;王印庚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主分类号: A23K1/16 分类号: A23K1/16;A23K1/165
代理公司: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袁和善
地址: 266071山东***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刺参 配合 饲料添加剂 配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海参配合饲料的配制技术,是一种刺参配合饲料添加剂的配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对于刺参的研究始于五十年代,自七十年代末,先后进行了刺参繁育、苗种培育技术、增殖放流技术、养殖技术以及刺参夏眠等基础和应用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80年代突破刺参人工苗种繁育技术,苗种培育达到规模化水平,刺参养殖规模迅猛发展,近十年来,仅山东省2003年育苗水体已达14.5万立方米,出苗量12.7亿,养殖面积达25.4万亩,占全国养殖总面积的1/3,预计产量可达2250吨。

在本发明做出之前,国内外对刺参添加剂的报道不多,刺参养殖,中国有关鱼类的研究报道可供参考。发达国家在鱼类养殖过程中通常使用疫苗来预防疾病的发生,禁止使用抗生素。近年来促生长剂在国内淡水鱼类养殖中得到广泛应用,多是喹乙醇、激素类及抗生素类等国家禁用的产品,如浙江省淡水研究所叶金云等(1991年)报道的0.5‰喹乙醇可使一龄草鱼生长速度提高15%左右;1998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刘宗柱等用鲑鱼生长激素添加于饲料中饲喂牙鲆45天,其增重率提高35.5%。但激素类的添加剂能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增长和发展,水产品数量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对营养和健康问题越来越关心,对水产品安全卫生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解决水产品的安全问题,势在必行,否则,这必将影响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的配合饲料用于刺参养殖,而刺参的基础营养需求研究相对薄弱,配合饲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养殖刺参的健康和养殖环境质量,而合理的配合饲料添加剂可大幅度提高刺参的生产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新的饲料添加剂,既能提高刺参的生长速度及对疾病的抵抗力,又能保证其产品中无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不危害人类健康,对人类环境不构成潜在的污染。

本发明是按以下操作技术完成的:

刺参配合饲料添加剂是由复合酶制剂与维生素C组合制成,它的配料为:复合酶制剂、维生素C;

复合酶制剂(无锡酶制剂厂提供成品),它是由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混合而成。

刺参配合饲料添加剂的适宜用量:配制1公斤添加剂,复合酶制剂的适宜用量为:3g/kg;维生素C的适宜用量为:300mg/kg。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的对比,具有以下特点:

1.在饲料中添加复合酶制剂,能补充动物体内源性酶的不足或提供动物因降解养分而体内不存在的一种消化能力;复合酶制剂不会对饲料有任何安全隐患。

2.维生素C能提高鱼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对特异性免疫没有应答反应。刺参服用维生素C可提高体腔液补体类似物活性。

3、大规模生产添加本添加剂的配合饲料,可使刺参的增重率提高25%,成活率提高20%,对刺参无毒害作用,刺参体内无残留,对人类健康无危害作用。

4、具有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无污染,无残留,生产成本低,效果显著等特点,是一种高效、优质无公害的绿色生物饲料添加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利用复合酶制剂、维生素C添加于刺参配合饲料中,规模生产可使刺参的增重率提高25%,增强鱼的体质,提高免疫力,提高存活率20%。

下面通过实施例详细叙述本发明的配制技术:

最佳实施配方的筛选过程:饲料添加剂的效果与饲料配比及饲料原料的质量密切相关,应使配合饲料满足刺参生长需要,饲料原料中鱼粉为优质鱼粉,饲料原料95%通过0.25mm孔试验筛。在饲料配制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刺参配合饲料的主配方应满足刺参的营养需求,主配方如下:鼠尾藻粉30%、鱼粉15%、酒糟20%、海泥15.5%、海带粉7%、豆粕5%、酵母3%、麸皮3%、维生素混和物1%(不含维生素Vc)、矿物质混合物1%,充分混匀,加入3g/kg复合酶制剂及VC300mg/kg充分混匀,变异系数≤10%,以2%的褐藻酸钠溶液作粘合剂,制粒后饲喂刺参。

完成上述配制首先要对不同的酶制剂、维生素C的用量进行筛选,掌握适当的技术参数,即复合酶制剂的适宜添加量;维生素C适宜用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47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