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吹风装置及其在聚烯烃料仓产品输送和储存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14189.7 | 申请日: | 200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8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宫宏;刘全桢;孙立富;刘宝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34 | 分类号: | B65D90/34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清晨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吹风 装置 及其 烯烃 产品 输送 储存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吹风装置及其在聚烯烃料仓产品输送和储存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现有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粉体料仓原设计无反吹风装置,曾先后多次发生闪爆着火事故,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在料仓低料位长时间进行边进料边出料操作时,料仓内下部气相空间含粉尘和可燃气的空气不能及时置换,使物料堆面上方产生的“可燃气、粉尘、空气”杂混合物处在燃爆范围内。当可燃气和粉尘浓度达到一定值时,会使料堆上方局部区域的杂混合物最小点火能(MIE)小于物料堆表面沿面放电能,在带电物料堆表面发生沿面放电情况下点燃粉尘,并引起料仓的闪爆着火。料仓内气相空间的粉尘浓度和可燃气浓度决定着杂混合物最小点火能的大小,当粉尘浓度一定时,可燃气浓度越高最小点火能就越低。当杂混合物最小点火能低于物料堆表面沿面放电能量时,静电放电就可能造成粉体料仓的燃爆,因此急需对HDPE粉体料仓进行改造,以解决HDPE粉体料仓产品输送和储存中静电燃爆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吹风装置及其在聚烯烃料仓产品输送和储存中的应用,它能通过空气置换来降低HDPE粉体料仓料堆上方可燃气和粉尘浓度,提高杂混合物的最小点火能,能避免HDPE粉体料仓产品输送和储存中静电燃爆的发生。
一种反吹风装置,其特征是有一反吹风管,该反吹风管与开关阀的进口连通,开关阀的出口通过一压力表和一闸阀与压力调节阀的进口连通,压力调节阀的出口通过另一闸阀与另一压力表连通;一压力表与一闸阀之间的管路与截止阀的进口连通,截止阀的出口与另一闸阀和另一压力表之间的管路连通;另一压力表的出口安装一流量计,流量计的出口与风量调节阀的进口连通,风量调节阀的出口连接一风管,此外还配备一可编程控制器。
上述反吹风装置在聚烯烃料仓产品输送和储存中的应用。
本反吹风装置既可实现对反吹风风量的控制,又能对反吹风风压进行调节,通过流量计还可以对风量进行监控,这就保证了该装置具有很高的操作灵活性和控制可靠性。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聚烯烃料仓反吹风装置有一反吹风管1,该反吹风管1与开关阀2的进口连通,开关阀2的出口通过一压力表3和一闸阀4与压力调节阀5的进口连通,压力调节阀5的出口通过另一闸阀6与另一压力表7连通;一压力表3与一闸阀4之间的管路与截止阀8的进口连通,截止阀8的出口与另一闸阀6和另一压力表7之间的管路连通;另一压力表7的出口安装一流量计9,流量计9的出口与风量调节阀10的进口连通,风量调节阀10的出口连接一风管11,该风管11将风引入料仓内,此外还配备一公用的可编程控制器(PLC),后者的电路是已知的。
使用本发明时,先将其反吹风管1与一仪表风管线连通,并使风管11与的进风口连通,再根据聚烯烃料仓的实际进出料操作情况,用开关阀2控制反吹风装置的开停。当聚烯烃料仓开始进料时,PLC自动打开开关阀2,反吹风装置启动;当聚烯烃料仓腾空后,PLC使开关阀2关闭,反吹风装置停止运行。PLC同时遥控风量调节阀10,通过调节风量调节阀10第二开度控制反吹风风量。反吹风装置启动后,流量计9自动检测风量,测得的风量值可在控制室内的计算机显示屏上实时显示。压力调节阀5用来控制并调节反吹风系统的压力。当压力调节阀5出现故障时,关闭闸阀4和另一闸阀6,开通截止阀8,反吹风可通过截止阀8进入料仓。本反吹风装置的监视由控制室内的现有集散控制系统(DCS)操作站完成,可编程控制器用于反吹风装置的控制及数据采集,可通过接口与HDPE装置现有的DCS系统通讯。现有的DCS系统提供屏幕显示、报表等功能。
本反吹风装置用于料仓内含可燃气的空气置换,降低料仓内可燃气含量,提高杂混合物最小点火能,从而能避免料仓发生静电燃爆事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41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