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度盐碱地棉花栽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13379.7 | 申请日: | 2007-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7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 发明(设计)人: | 董合忠;李维江;辛承松;唐薇;张冬梅;罗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 |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C21/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汝银 |
| 地址: | 25010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度 盐碱地 棉花 栽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栽培方法,具体来说是在中度盐碱地种植棉花的方法。特别适合含盐量0.4~0.8%的中度盐碱地。
背景技术
我国产棉区有大量盐碱地,利用棉花耐盐性强的特点发展盐碱地植棉,是解决粮棉争地矛盾、稳定棉花生产规模的有效途径。盐碱地植棉一般是在大水压盐和地膜覆盖等措施的保证下,采用中早熟品种、适期早播种、中等密度,但这一传统技术一般只适合含盐量在0.3%以下的棉田,而且受低温、盐碱的影响,仍时常出现缺苗断垄、棉花晚熟等现象,导致投资大、用工多、效益低。
为满足盐碱地种植棉花的需要,国内多家单位曾经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培育耐盐品种,尽管目前可以通过转基因或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定向培育一些有特殊性状的新品种,但目前仍未见在生产中可以直接利用的转基因抗盐棉花品种,抗盐棉花品种的选育任重道远;二是研发抗盐剂,山东师范大学在“植物抗盐剂提高盐碱地作物产量的依据和效果(王宝山、张宝泽,《山东农业科学》,1995,NO.6,31~33)”一文中公开了一种抗盐剂,只是该产品自推出到现在已有10年多的时间,但并没有在生产中有规模的利用,究其原因在于大田条件下增强抗盐性的效果比较有限,且需要浸种,使用不便;三是采用农艺技术,国内众多棉花科技工作者和植棉农民相继发明了开沟跺盐和老沟种植等针对盐碱地的棉花栽培方法,张存信在“盐碱地棉花播种保苗技术”(《江西棉花》,1997,No.1,19~20)一文中对此做了详细介绍。刘圣田和韩长胜在“盐碱地棉花双膜覆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棉花学报》,1997,No.5,261~266)公开了一种利用塑料薄膜小拱棚加地膜覆盖的方法在盐碱地栽培棉花的双膜覆盖栽培法,有较好的增产效果。但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用工成本高,这些传统技术的应用规模和增产效果表现得越来越有限。
总之,利用现有栽培方法,只适合在含盐量低于0.3%的盐碱地植棉,对于含盐量高于0.3%的盐碱地,则必须另辟蹊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中等程度含盐量盐碱地植棉的方法,重点解决盐碱地传统栽培法中棉花成苗立苗难、缺苗断垄严重、棉花晚发晚熟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晚春播、高密度:播种时间5月15日~5月20日期间播种,密度5000~6000株/亩,一律采用条播,提倡采用脱绒包衣种子;含盐在0.5%及以上的棉田必须淡水压盐,压盐安排在播种前26~35天,用水量70~100立方/亩;
开深沟播种、推迟放苗:利用机械或人工先开出深12cm、底宽5cm、开口15cm的播种沟,将种子播于沟底覆土2.5cm左右,然后用地膜平盖播种沟,于播种沟的两侧拉紧并压实,形成一个倒梯形的小空棚;种子发芽出苗后,推迟放苗,棉苗可在沟内膜下生长10~15天,待长出真叶后根据长势和气候将棉苗放出膜外;放苗前,要经常检查,一旦棉苗顶端将触及地膜,就要及时放苗,以防高温伤苗;
适早追肥、全程化控:中上等地力棉田,全部氮肥于盛蕾期一次施入,中等或偏下地力于初花期一次施入;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底肥没有施磷钾肥的要追施适量磷钾肥;盛蕾期每亩以水10~15千克、缩节安0.5~1.0克的稀释液喷施;初花期每亩以水15~25千克、缩节安1~1.5克的稀释液喷施;盛花期每亩以水30~40千克、缩节安1.5~2.5克的稀释液喷施;干旱年份酌情减少缩节安用量45~55%或减少1~2次化控次数,多雨年份要酌情增加缩节安用量45~55%或增加2~3次化控次数;增加或减少的化控次数可以在任何花期,但最终株高控制在75~85cm;
免整枝、早打顶:通过高密度和全程化控,棉株上的营养枝甚少,因此不用整枝,但根据后期气候条件和棉花发育早晚,在7月20日前打完顶心;为防止早衰,凡在6月10日以前现蕾的棉田应于现蕾后8~12天摘除底部2~4个早蕾,或者直接打掉下部2个果枝。
其它未提及的大田管理措施如浇水、中耕、治虫等按常规方法进行。
本发明的方法最适合采用短季棉品种,其全生育期在115天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未经山东棉花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33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资源分配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