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蜜环菌子实体的人工栽培方法、其培养基及其应用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13346.2 | 申请日: | 2007-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3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 发明(设计)人: | 程显好;刘林德;刘静;葛宜和;高兴喜;张秋胜;缪静;屈慧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东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5F11/00 | 分类号: | C05F11/00;A23K1/16;A61K36/07;A01G1/04 |
| 代理公司: | 烟台信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珺 |
| 地址: | 26400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菌子 实体 人工 栽培 方法 培养基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蜜环菌子实体的人工栽培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Vahl ex Fr.)Quel]又名榛蘑,属于担子菌亚门、伞菌目、白蘑科、蜜环菌属的一种著名的药食兼用真菌。蜜环菌在世界上各大洲均有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及台湾等省区。野生的蜜环菌多数生长在夏、秋两季的雨后,多丛生于老树或死树的基部,也能寄生于活树上,在灌木丛和草地上也可大量生长。我国东北地区民间早就有采集蜜环菌子实体食用并治疗疾病的习惯,经常食用可以预防视力减退、夜盲症、眼炎、粘膜失去分泌能力以及皮肤干燥,并可抵抗某些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等疾病。蜜环菌子实体还是一种地方性药材资源。
蜜环菌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独特的根状菌索(Rhizomorphs),菌索可以在地下连成一个巨大的网络,如果有连续的营养供应,它甚至可以存活上百年。菌索的主要功能是无性繁殖,同时,菌索在蜜环菌营养生长过程中主要发挥运输氧气、水分和营养物质的作用,其结构和功能要比植物的根要复杂。
蜜环菌是一类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高等真菌。是名贵中药天麻和猪苓栽培必备的共生菌,蜜环菌的菌索侵入天麻块茎或猪苓菌核后被后者消化利用,成为它们的营养源。
蜜环菌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很多,已经分离鉴定出倍半萜醇芳香酸酯类成分37个;二萜类成分7个,均为二萜酸;甾醇类成分4个;色素类成分3个;以及N6-取代的腺苷类化合物、一个黄酮类化合物(大豆黄素)、4个酚性化合物赤藓醇、甘露醇、杜鹃花酸、苔藓酸和甘油醇-α-单油酸酯等[1]。蜜环菌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抑制肿瘤的药理作用。蜜环菌提取物还具有催眠镇静作用和抗惊厥功能。商品化药物“天麻蜜环菌片”由蜜环菌菌丝体和其提取物制成。
药理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培养的蜜环菌菌丝体具有镇静作用、抗惊厥作用、增强小鼠耐缺氧能力的作用,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尼古丁引起的小鼠死亡率,对鼠全脑缺血有脑保护作用,可以增加脑血流量和冠状动脉血流量。以蜜环菌菌丝体为原料开发的蜜环菌片临床上用于治疗由高血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美尼尔氏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引起的眩晕症、血管性头痛,对帕金森综合症和中风后遗症也有明显治疗效果。
研究蜜环菌子实体的栽培的方法和技术,可以为我国的食用菌栽培领域提供新的栽培品种。
国内外目前对于蜜环菌的作为可食用的子实体栽培的研究报道还没有,其子实体栽培也没有形成产业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培养周期短,子实体产率高,菌坯可以全部综合利用,无污染无废弃物,可以进行工厂化栽培的一种蜜环菌子实体的人工栽培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一种用于栽培蜜环菌子实体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其配方重量比组分为:18~25%的粮食作物,75~82%的水。较佳地,其配方重量比组分为:20~25%的粮食作物,75~80%的水。更佳地,其配方重量比组分为:21~23%的粮食作物,77~79%的水。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述的粮食作物为麦麸。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述的粮食作物为麦麸和玉米面,麦麸和玉米面的比例从10∶1到1∶1。较佳地,麦麸和玉米面的比例从10∶1到3∶1。更佳地,麦麸和玉米面的比例从10∶1到5∶1。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述的粮食作物为麦麸和大米面,麦麸和大米面的比例从10∶1到1∶1。较佳地,麦麸和大米面的比例从10∶1到3∶1。更佳地,麦麸和大米面的比例从10∶1到5∶1。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述的粮食作物为麦麸和甘薯面,麦麸和甘薯面的比例从10∶1到1∶1。较佳地,麦麸和甘薯面的比例从10∶1到3∶1。更 佳地,麦麸和甘薯面的比例从10∶1到5∶1。
一种蜜环菌子实体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a)准备菌种:蜜环菌菌种;
b)配制培养基:其配方重量比组分为:18~25%的粮食作物,75~82%的水;
c)在种子培养基中培养蜜环菌,获得蜜环菌种子。
d)将步骤c)中制得的蜜环菌种子接种到步骤b)中制得的培养基上,15~30℃下暗培养至25-35天时,转移到17~19℃、相对湿度90%、每天12h散射光条件下培养,10~15天后子实体开始形成,子实体成熟时采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东大学,未经鲁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33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闪存的驱动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自行车骑行平衡模拟装置的磁控滚筒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