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镀逆流漂洗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13271.8 | 申请日: | 2007-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0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龙;张晋昆;侯薇;刘胜利;张清华;张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九鑫机械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21/08 | 分类号: | C25D21/08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泰昌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存海 |
地址: | 271500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镀 逆流 漂洗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镀工件的清洗工艺,直接涉及对挂镀工件的逆流漂洗工艺,特别适合工件镀铬、镀镍、镀锌或镀铜后的清洗。
背景技术 在电镀行业,对工件电镀后进行逆流漂洗仍然是当前采用的最普遍的镀后清洗工艺,尤其是与镀铬、镀镍、镀锌或镀铜工艺配套使用更为常见。其优点是可以流水作业,生产效率较高,但缺点也十分突出,那就是大量浪费了水资源。如果对废水不进行治理又会严重污染环境,如果对废水集中治理又会增加大量投资而提高生产成本,有时甚至会危及企业的生存。对电镀工件雾化喷淋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被专家提出的对电镀工件进行清洗的一种理论,采用雾化喷淋工艺对工件的清洗效果要优于逆流漂洗工艺,同样该工艺也存在着大量浪费水资源的问题,而且二十多年来也一直未发现有清楚、完整、具体且节水的雾化喷淋技术方案在生产中成功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镀逆流漂洗工艺,它能有效地克服现有电镀逆流漂洗工艺存在水资源浪费严重、废水难以治理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电镀逆流漂洗工艺,工件在镀液槽中电镀出槽后自初级清洗槽至末级清洗槽依次进行漂洗,自来水经离子交换处理后从末级清洗槽进入,然后依次向上一级清洗槽补入,从清洗槽溢出的清洗水再进入贮存罐回收贮存,所述向上一级清洗槽补入的工艺过程为分阶段逐级导槽的工艺过程,所述清洗水从清洗槽的溢出过程为仅从初级清洗槽溢出的过程,所述工件在某一级清洗槽漂洗出槽后,再用来自下一级清洗槽的清洗水对工件雾化喷淋,喷淋时间控制在4-15秒,雾化喷嘴压力控制在0.04-0.1MPa。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是:在漂洗工序对各级清洗槽的清洗水通入0.02-0.06MPa压力的搅动空气。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再将来自所述贮存罐回收贮存的清洗水送入蒸发器蒸发浓缩,所得冷凝水补入末级清洗槽,所得电镀金属离子浓缩液补入镀液槽。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分级逆流漂洗与雾化喷淋相结合的技术方案,且选取了合理的雾化喷淋参数,因而电镀工件的清洗效果更为理想;本发明中由于对每级漂洗后的工件的雾化喷淋采用的是来自下一级清洗槽的清洗水,因而使工件带到下一级清洗槽清洗水中电镀金属离子的量大大降低,从而极大地减少了更新清洗槽中清洗水的次数,延长了清洗水的使用周期;为此,从末级向上级循环更新的清洗水也由随时溢流的常流水变成了定期向上逐级导槽的可控制的量化水;本发明在各级漂洗中对清洗槽的清洗水通入选择压力的搅动空气后,使工件的清洗效果更为理想,进一步降低了工件将电镀金属离子带入下一级清洗槽的几率,从而也进一步延长了清洗水的使用周期,减少了从末级向上级清洗槽逐级导槽的次数;采用本发明后,清洗工件用水量可降为传统逆流漂洗工艺用水量的1/20-1/15;用水量的极大降低又大大方便了高浓度金属离子水的处理,也使得将来自贮存罐回收贮存的镀后清洗水送入蒸发器蒸发浓缩成为可能,而且蒸发浓缩所得冷凝水可以再补入末级清洗槽循环使用,所得浓缩液补入镀液槽重新使用,从而实现清洗水的闭路循环、实现废水的零排放,这又节省了大量废水治理的费用,据检测结果统计,清洗工艺过程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可达98%,铜、镍、铬、锌离子化工原料回收率可达98%。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工艺流程图,图2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工艺流程图,图3是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工艺流程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九鑫机械工具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九鑫机械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32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