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酶(膜)抗菌中和剂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13239.X | 申请日: | 2007-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3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曲奕;权力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曲奕;权力敏 |
主分类号: | C12Q1/25 | 分类号: | C12Q1/25;C12Q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33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酶 抗菌 中和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酶(膜)抗菌中和剂,其主要成分是硫代硫酸钠、卵磷脂、土温-80、皂基、营养肉汤按比例混合成合剂。消毒实验的核心问题是评价消毒因子的杀菌、抑菌、抗菌作用。评价消毒剂的作用,必须严格掌握作用时间。消毒剂与微生物接触到预定的时间之后,必须立即解除其作用,这样才能准确的获得消毒剂作用效果的数据;同时在采取消毒后的样本中必须不含有残余的消毒剂。以防止在恢复培养中微生物继续受到消毒剂的作用。因此,任何一个评价化学消毒剂的实验,都必须有可靠的去除残余的消毒剂的方法。不采用去除残余的消毒剂措施的实验,应认为是在设计上的严重失误,依据这样的实验得出的结果是不可靠的。化学中和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去除残余的消毒剂方法,其优点是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效果可靠。生物酶(膜)抗菌中和剂可用于评价生物酶(膜)类消毒液的消毒作用。已有消毒液中和剂品种很多,常见的有酸、碱、吸附、稀释、离心、过滤等。上述均未经过严格的筛选并无法确定其使用浓度;对相应的消毒剂不具有切实可靠的中和作用;中和剂本身或与消毒剂反应的产物对实验微生物有杀灭或抑制其生长的作用;对培养成分有破坏作用,亦影响其物理性状。随着消毒研究的进展,国内外对中和剂的研究也在不断的发展中。消毒工作者一直希望能有一种能克服上述中和剂不足的中和剂。
背景技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克服已有消毒中和剂不足的复方中和剂——生物酶(膜)抗菌中和剂,与其它类中和剂相比具备下列特点:对相应的生物酶(膜)类消毒剂具有切实可靠的中和作用;中和剂本身或与生物酶(膜)类消毒剂反应的产物对实验微生物无杀灭或抑制其生长的作用;对培养成分无破坏作用,亦不影响其物理性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要点在于选择合适的组分,并进行合理混配,经加温、溶解、混合、冷却、分装、高温灭菌等工艺而成一种生物酶(膜)类消毒液中和剂。
本发明选择的配方如下(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硫代硫酸钠(0.1-0.5)、卵磷脂(0.1-0.3)、土温-80(0.1—0.3)、皂基(0.1-0.3)、营养肉汤(20-30)、纯化双蒸水加至100。
硫代硫酸钠、卵磷脂、土温-80、皂基、肉汤能与残余的生物酶(膜)类消毒液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对实验微生物没有杀灭、抑制其生长的作用、对培养成分没有破坏作用、对物理性状没有影响的中和产物。对相应的生物酶(膜)类消毒剂具有切实可靠的中和作用。
本发明产品的制备方法是:
1、将营养肉汤按比例进行加温、溶解配置;
2、将皂基按比例进行、加温溶解;
3、将硫代硫酸钠、土温-80、卵磷脂按比例溶解于纯化双蒸溜水纯中加热54℃,冷却;
3、将溶解的皂基、营养肉汤按配比加入到冷却后的硫代硫酸钠等混合溶液中,再混合均匀、冷却后进行分装,105℃灭菌15分钟。无菌检验,合格后入库。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对相应的生物酶(膜)类消毒剂具有切实可靠的中和作用;中和剂本身与生物酶(膜)类消毒剂反应的产物对实验微生物无杀灭、抑制其生长的作用;对培养成分无破坏作用,亦不影响其物理性状,计数清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按照下表所列数据(重量百分比%)及其所述步骤进行配置:
配方一:
硫代硫酸钠 0.1-0.5
卵磷脂 0.1-0.3
土温-80 0.1-0.3
皂基 0.1-0.3
营养肉汤 20.0-30.0
纯化双蒸溜水 加至100
配方二:
硫代硫酸钠 0.1-0.3
卵磷脂 0.1-0.2
土温-80 0.1-0.2
皂基 0.1-0.2
营养肉汤 20.0-25.0
纯化双蒸溜水 加至100
配方三:
硫代硫酸钠 0.2-0.5
卵磷脂 0.2-0.3
土温-80 0.2-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曲奕;权力敏,未经曲奕;权力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32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火型外墙复合保温装饰板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多层多位智能停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