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等离子显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12785.1 | 申请日: | 200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59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安星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金电子(南京)等离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28 | 分类号: | G09G3/2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扬 |
地址: | 210038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等离子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Plasma Display Apparatus),具体地说是一种采用一个驱动部驱动多个等离子显示板的等离子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等离子显示装置包括形成电极的等离子显示板和,向这种等离子显示板的电极施加一定的驱动信号的驱动部。
通常在等离子显示板中,由障壁划分的放电串(Cell)内形成荧光体层,同时形成多个电极(Electrode)。
而且,驱动部通过电极向放电串施加驱动信号。则,放电串内根据提供的驱动信号产生放电。其中,放电串内通过驱动信号产生放电时,充入放电串内的放电气体释放真空紫外线(Vacuum Ultraviolet rays),这种真空紫外线使形成在放电串内的荧光体发光,从而产生可见光。通过这种可见光,在等离子显示板的画面上显示影像。
传统等离子显示装置中驱动多个等离子显示板时,每一个等离子显示板需要一个驱动部。
例如,驱动两个等离子显示板时,需要两个驱动部。甚至,在多个等离子显示板上显示同一个影像时,也需要多个驱动部。
因此,现有等离子显示装置中存在驱动部数量多引起的制造单价上升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该等离子显示装置通过采用一个驱动部驱动多个等离子显示板来降低制造单价。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包含电极的第1等离子显示板、第2等离子显示板和同时向第1等离子显示板电极及第2等离子显示板电极施加驱动信号的驱动部。
而且,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特点为:第1等离子显示板包括并排的第1扫描电极和第1维持电极及,与第1扫描电极及第1维持电极和交叉的第1寻址电极;第2等离子显示板包括并排的第2扫描电极和第2维持电极及,与第2扫描电极及第2维持电极和交叉的第2寻址电极。其中驱动部包括同时向第1扫描电极及第2扫描电极施加驱动信号的共同扫描驱动部和,同时向第1维持电极及第2维持电极施加驱动信号的共同维持驱动部及,同时向第1寻址电极及第2寻址电极施加驱动信号的共同数据驱动部。
而且,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特点为:第1等离子显示板包括并排的第1扫描电极和第1维持电极及,与第1扫描电极及第1维持电极交叉的第1寻址电极;第2等离子显示板包括并排的第2扫描电极和第2维持电极及,与第2扫描电极及第2维持电极交叉的第2寻址电极;驱动部包括同时向第1扫描电极及第2扫描电极施加驱动信号的共同扫描驱动部和,同时向第1维持电极及第2维持电极施加驱动信号的共同维持驱动部和,向第1寻址电极施加驱动信号的第1数据驱动部及,向第2寻址电极施加驱动信号的第2数据驱动部。
而且,以第1等离子显示板和第2等离子显示板通过合叶(Hinge)部互相连接为特点。
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通过使一个驱动部向多个等离子显示板的电极共同施加驱动信号,具有降低制造单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a至图2b为介绍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包含的等离子显示板结构的实例图。
图3为介绍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中体现影像色调的帧(Frame)的示意图。
图4为介绍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操作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5a至图5b为介绍上斜信号或第2下斜信号的又一种形式的示意图。
图6为介绍维持信号的又一类型的示意图。
图7为介绍本发明的驱动部形态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8为介绍反向配置第1等离子显示板和第2等离子显示板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9为介绍本发明的驱动部形态的又一例的示意图。
图10为介绍左右并排第1等离子显示板和第2等离子显示板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1为介绍第1等离子显示板和第2等离子显示板通过合叶部连接实例的示意图。
图12为介绍第1,2等离子显示板通过合叶部互相连接时驱动部形态的又一例的示意图。
附图中主要部分符号说明
100:第1等离子显示板 110:第2等离子显示板
120:驱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介绍本发明。
图1为介绍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金电子(南京)等离子有限公司,未经乐金电子(南京)等离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27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