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10869.1 | 申请日: | 200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01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9 |
发明(设计)人: | 水野义人;纪国雅宏;小池伸二;松本昌弘;柳堀文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爱发科 |
主分类号: | H01L29/43 | 分类号: | H01L29/43;H01L29/45;H01L29/739;H01L21/28;H01L21/33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柳春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器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
硅衬底,其具有用于将所述硅衬底焊接到陶瓷衬底上的表面;和
电极,其与所述硅衬底的所述表面进行接触,
其中所述电极包括:
第一导体层,其与所述硅衬底的所述表面进行接触,并包括铝和硅;
第二导体层,其与所述第一导体层进行接触,并包括钛;和
第三导体层,其通过所述第二导体层而与所述第一导体层分离,并包括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
其中,所述第一导体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60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
所述第一导体层中的硅浓度沿所述第一导体层的厚度变化,使得硅浓度在从与所述硅衬底进行接触的表面到与所述第二导体层进行接触的表面之间的深度范围中的一部分处减小;并且
与所述硅衬底进行接触的所述表面和在所述第一导体层中硅浓度最小处的深度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50n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器件,
其中,所述第一导体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6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
其中,在将所述半导体器件焊接到所述陶瓷衬底期间的热暴露之前和之后,在所述第一导体层中的、在与所述硅衬底进行接触的表面和距离与所述硅衬底进行接触的所述表面25nm处的深度之间的硅浓度保持相同的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器件,
其中,所述第一导体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600n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
所述第一导体层中的硅浓度沿所述第一导体层的厚度变化,使得硅浓度在从与所述硅衬底进行接触的表面到与所述第二导体层进行接触的表面之间的深度范围中的一部分处减小;并且
与所述硅衬底进行接触的所述表面和在所述第一导体层中硅浓度最小处的深度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50n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
其中,所述硅衬底和所述第一导体层之间的边界没有氧化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
其中,所述硅衬底包括形成在所述硅衬底的所述表面中的集电极区域,所述集电极区域包含p型杂质。
10.一种模块,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和
陶瓷衬底,
其中,所述半导体器件焊接到所述陶瓷衬底。
11.一种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所述半导体器件包括硅衬底、第一导体层、第二导体层和第三导体层,所述方法包括:
硅衬底刻蚀步骤,其中,利用溅射装置,通过逆溅射技术刻蚀所述硅衬底的表面;
第一导体层形成步骤,其中,利用溅射装置,通过溅射技术在所述硅衬底的所述表面上形成所述第一导体层,其中,所述硅衬底刻蚀步骤和所述第一导体层形成步骤在真空下顺序地进行;
第二导体层形成步骤,其中,通过溅射技术在所述第一导体层上形成所述第二导体层;以及
第三导体层形成步骤,其中,通过溅射技术在所述第二导体层上形成所述第三导体层,
其中所述第一导体层包括铝和硅,
所述第二导体层包括钛,并且
所述第三导体层包括镍。
12.一种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模块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将温度保持在低于或者等于400℃,将所述半导体器件焊接到所述陶瓷衬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爱发科,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爱发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086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费托合成的钴基催化剂
- 下一篇:宏弯曲不敏感光学纤维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