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及/或蓄能的方法、热交换装置及热泵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10713.3 | 申请日: | 200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5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韩显寿;萧玮炯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力热处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0/02 | 分类号: | F25B30/02;E04H4/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幸商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激扬 |
地址: | 台湾省桃园县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蓄能 方法 热交换 装置 系统 | ||
1.一种散热及/或蓄能的调节热能方法,其特征至少包括:
在建筑物底部至少设有一筏基水池并蓄有水;
在该建筑物内至少设一热交换装置,其包含进水端及出水端;
在该筏基水池至少设一出水管连接该热交换装置的进水端,及至少设一进水管连接该热交换装置的出水端,使水能流动;
将该筏基水池的水从出水管导入该热交换装置热交换后,从进水管回流至筏基水池。
2.一种散热及/或蓄能的方法,其特征至少包括:
在建筑物高处至少设有一蓄水池并蓄有水,及底部至少设有一筏基水池并蓄有水;
于该蓄水池与筏基水池之间设有下水管及上水管,使两水池之间的水能对流;
在该建筑物内至少设一热交换装置,并使该蓄水池的水从下水管流向筏基水池时,先通过该热交换装置热交换后再流向筏基水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筏基水池的水平面至少低于地面下五十公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装置为一种应用在热泵系统中的凝结端热交换器或蒸发端热交换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下水管和上水管的材料选用无污染水质的材料。
6.一种散热及/或蓄能的热交换装置,其具有冷媒回路和冷却水回路,两者可热传地设置,设置在建筑物内用以调节热能;该建筑物高处至少设有一蓄水池并蓄有水,及底部至少设有一筏基水池并蓄有水;其特征在于:
该蓄水池和筏基水池之间至少设有一下水管及一上水管使水能对流,该蓄水池的水从下水管流向筏基水池时,先通过该热交换装置的冷却水回路与冷媒回路热交换后再流向筏基水池。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蓄水池的水在无动力驱动下从下水管流向筏基水池。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筏基水池的水通过扬水泵驱动从上水管回流到蓄水池。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装置为一种应用在热泵系统中的凝结端热交换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器为一种应用在热泵系统中的蒸发端热交换器。
11.一种散热及/或蓄能的热泵系统,用于建筑物的热能管理,其至少包括:压缩机、凝结端热交换器、蒸发端热交换器及膨胀构件,彼此之间通过配管连接构成冷媒循环回路;该建筑物顶部至少设有一蓄水池并蓄有水,及底部至少设有一筏基水池并蓄有水;其特征在于:
该蓄水池和筏基水池之间至少设有一下水管及一上水管使水对流,该蓄水池的水从下水管流向筏基水池时,可选择地先通过该凝结端热交换器或蒸发端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后再流向筏基水池。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凝结端热交换器还包含热导出单元。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压缩机高压侧的冷媒先经过该热导出单元后,再进入凝结端热交换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蓄水池的水在无动力驱动下从下水管流向筏基水池。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筏基水池的水通过扬水泵驱动从上水管回流到蓄水池。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筏基水池的旁侧还包含污水池蓄有污水,及该污水池内至少设有一热交换器;该蓄水池的水通过凝结端热交换器或蒸发端热交换器后可选择地再通过此热交换器,然后再排放到筏基水池。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热泵选自单效型热泵、双效型热泵、多效型热泵、热回收冷水机或冷水机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力热处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高力热处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071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清晰度电视的演示方法
- 下一篇:一种子架控制和连接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