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远端资料传输系统及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10476.0 | 申请日: | 200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0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许银雄;杨朝光;庄子龙;陈良成;谢欣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4 | 分类号: | H04L12/54;H04L12/46;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兰台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连生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远端 资料 传输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远端资料传输系统及其方法,特别是一种透过虚拟区域网路,达到远端资源共享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今网际网路日益发达,IP位址的数量逐渐不敷使用,所以有了网路位址转译器的技术产生,但如此作法,虽然网路位址转译器架构下的电脑可以连结网际网路,但外部的电脑想要存取网路位址转译器下的电脑却很不容易,此外,为了维护资讯安全,现今大部分的公司行号都会使用防火墙的设定来保护公司内部资料,透过防火墙的限制,固然提高了公司内部资讯的安全性,但也限制了外部电脑存取防火墙内部电脑的权力。不论是网路位址转译器或是防火墙,对于使用者来说,当身处在公司外部,一但急需某些公务上的特定资料,由于没办法透过网路存取公司内部电脑的资讯,于是除了亲自返回公司进行存取之外,便没有其他的方法,造成使用上相当大的不便。
于是,为满足上述所提出的防火墙或网路位址转译器内部电脑的存取需求。本发明人基于多年从事研究与诸多实务经验,经多方研究设计与专题探讨,遂于本发明提出一种远端资料传输系统及其方法,以作为前述期望一实现方式与依据。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远端资料传输系统及其方法,特别是一种透过虚拟区域网路,达到远端资源共享的系统及方法。
缘是,为达上述目的,依本发明的远端资料传输系统,适用于一第一电脑装置,此第一电脑装置是已透过一第一应用程式与远端的一第二电脑装置建构连线,远端资料传输系统至少包含一第二应用程式、一封包转换模组及一第一虚拟网路卡。封包转换模组是因应于第二应用程式的一发送资料,用以转换发送资料为一发送资料封包,以及因应于第二电脑装置所发送的一接收资料封包,用以转换接收资料封包为一接收资料,并传输接收资料予第二应用程式,第一虚拟网路卡是根据第一应用程式所建构的第一电脑装置及第二电脑装置间的一连线资料,用以发送此发送资料封包至第二电脑装置的一第二虚拟网路卡,及用以接收第二电脑装置的第二虚拟网路卡所传送的接收资料封包。
承上所述,因依本发明的远端资料传输系统及其方法,其第一电脑装置及第二电脑装置中的至少一端是位于一防火墙或一网路位址转译器(Network Address Transfer,NAT)架构内,并于本机产生一虚拟网路卡,透过已达成连线的即时通讯程式的连线资料,与远端电脑装置的虚拟网路卡模拟一虚拟区域网路的环境,故可建构一穿透防火墙或网路位址转译器的远端资源共享系统,使其他应用程式能透过此虚拟区域网路环境与远端的电脑装置进行资料传输。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远端资料传输系统及其方法,可以达到远端资源共享。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远端资料传输系统的方块图;
图2是显示本发明的远端资料传输系统的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显示本发明的远端资料传输系统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方块图;
图4是显示本发明的远端资料传输方法的发送端步骤流程图;
图5是显示本发明的远端资料传输方法的接收端步骤流程图;
图6是显示本发明的远端资料传输方法的较佳实施例的方块图;
图7是显示本发明的远端资料传输系统网路桥接应用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8(a)是显示本发明的远端资料传输系统网路桥接应用的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b)是显示本发明的远端资料传输系统网路桥接应用的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号说明:
11:第一电脑装置; 111:第二应用程式;
112:封包转换模组; 113:第一虚拟网路卡;
12:第二电脑装置; 121:第二虚拟网路卡;
13:第一应用程式; 131:连线资料;
14:发送资料; 141:发送资料封包;
15:接收资料; 151:接收资料封包;
16:防火墙; 21:公司电脑;
22:家中电脑; 23:即时通讯伺服器;
24:网路位址转译器; 25:虚拟网路卡;
26:虚拟区域网路; 31:应用程式;
32:虚拟闸道器; 33:实体网路卡;
S41~S43:步骤流程; S51~S53:步骤流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04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