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组植物病毒的物理灭活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09312.6 | 申请日: | 200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484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许政暟;宋任涛;李平;慈云青;朱广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7/04 | 分类号: | C12N7/04;C12N7/01;C12N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文欣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组 植物 病毒 物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组植物病毒的物理灭活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重组植物病毒的灭活方法很多,包括加热法、巴斯德灭菌法、辐射法、光化学法和紫外光照射法等,除了这些物理方法外,还有很多化学试剂作用的方法,这些化学试剂包括碘、臭氧、表面活性剂、氮丙啶、甲醛、β-丙内酯和光敏复合物等,但都存在适用范围的局限性,例如:有些化学试剂属于致癌物质,对人体有害。紫外线也具有一定灭活作用,它能导致病毒多核苷酸形成二聚体,从而抑制其复制。但经紫外线照射的病毒具有在可见光照射下重新复性的可能。光化学灭活方法中,不同的光敏剂具有不同的靶目标。如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和苯胺蓝(toluidine blue)既可与病毒核酸作用,同时也可与病毒包膜上的脂质和蛋白质结合。所以这种方法可能对重组病毒的外源小肽产生影响。而60Coγ射线被认为可以灭活所有类型的病毒,所以,植物病毒也不例外。但到目前为止,60Coγ射线用于植物病毒的灭活还未有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组植物病毒的物理灭活方法,在对外源小肽不破坏或破坏很小的前提下,解决潜在生物安全性隐患。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重组植物病毒的物理灭活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60Coγ射线对重组植物病毒进行辐照灭活。
上述的重组植物病毒配制成浓度不大于20μg/μl的病毒溶液,所用的60Coγ射线的辐照剂量范围为14kGy~30kGy,温度为4±0.5℃。
上所述的重组植物病毒为重组烟草花叶病毒。
上述的重组烟草花叶病毒是采用外源展示法,将外源蛋白插入到烟草花叶病毒外壳蛋白CP的羧基末端,与CP形成融合蛋白,而形成的重组烟草花叶病毒。
上述的重组烟草花叶病毒是在CP蛋白第152~158位氨基酸之间,插入外源小肽。
上述的灭活方法,在高效灭活重组病毒粒子的前提下,对重组病毒外源多肽的后续利用无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不同剂量率60Coγ射线灭活后的TMVS1241稀释成1μg/μl的浓度,分别接种抗性烟草,三天后接种叶片的症状。枯斑消失说明病毒已灭活。
图2.不同剂量率60Coγ射线灭活后的TMVS1241与未灭活的TMVS1241接种抗性烟草后,枯斑比例分析图。枯斑比值越小,说明病毒粒子的相对侵染力越小,病毒灭活效果越好。
图3.不同剂量率60Coγ射线灭活的TMVS1241稀释成1μg/μl的浓度分别接种敏感烟草,接种两周后烟草新叶的症状。花叶症状消失说明病毒已灭活。
图4.不同剂量率60Coγ射线灭活的TMVS1241接种敏感烟草三周后,对新叶总RNA进行RT-PCR检测,引物分别为Pst(-)和Acc2(+)。若检测不到重组病毒基因组条带,说明病毒已灭活。
M:1Kb DNA marker
lane 1:正对照(以pTMV为模板)
lane 2:正对照(以pTMVS1241为模板)
lane 3:负对照(以H2O为模板)
lane 4:MOCK(健康烟草新叶)
lane 5:0kGy剂量辐照后TMVS1241
lane 6:4kGy剂量辐照后TMVS1241
lane 7:6kGy剂量辐照后TMVS1241
lane 8:8kGy剂量辐照后TMVS1241
lane 9:10kGy剂量辐照后TMVS1241
lane 10:12kGy剂量辐照后TMVS1241
lane 11:14kGy剂量辐照后TMVS1241
lane 12:16kGy剂量辐照后TMVS1241
lane 13:18kGy剂量辐照后TMVS1241
lane 14:20kGy剂量辐照后TMVS1241
lane 15:30kGy剂量辐照后TMVS1241
图5.不同剂量率60Coγ射线灭活的TMVS1241接种敏感烟草三周后,对新叶总蛋白进行SDS-PAGE检测。若检测不到病毒CP特征性条带,说明病毒已灭活。
M:MOCK(健康烟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93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部件、电介质陶瓷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压力控制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