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源驱动装置及其信号转换电路及脉冲控制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09008.1 | 申请日: | 200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5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柏台生;丁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4 | 分类号: | G09G3/34;G09G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蒲迈文;黄小临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源 驱动 装置 及其 信号 转换 电路 脉冲 控制电路 | ||
1.一种光源驱动装置,包括:
一脉冲控制电路,包括:
一可编程频率产生单元,产生一脉宽调制信号;
一比较单元,耦接至该可编程频率产生单元,并依据该脉宽调制信号及一参考信号,以产生一第一比较信号和一第二比较信号,其中该第一比较信号和该第二比较信号具有一相位差;
一反馈控制单元,接收一反馈信号;以及
一脉冲产生单元,耦接至该比较单元和该反馈控制单元,并依据该反馈信号、该第一比较信号以及该第二比较信号,以分别产生一第一控制信号及一第二控制信号;
一信号调整电路,耦接至该脉冲控制电路,该信号调整电路依据该第一控制信号及该第二控制信号,以分别输出一第一切换信号、一第二切换信号、一第三切换信号及一第四切换信号;以及
一驱动电路,分别耦接至该信号调整电路及至少一发光单元,并依据该第一切换信号、该第二切换信号、该第三切换信号及该第四切换信号,以产生一驱动信号来驱动该发光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驱动装置,其中该比较单元包括:
一第一比较器,其一正输入端耦接至该可编程频率产生单元,其一负输入端接收一参考信号,其一输出端耦接至该脉冲产生单元;以及
一第二比较器,其一正输入端接收该参考信号,其一负输入端耦接至该可编程频率产生单元,其一输出端耦接至该脉冲产生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驱动装置,其中该第一控制信号及该第二控制信号的工作周期值小于该脉宽调制信号的工作周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驱动装置,其中该反馈信号为该驱动单元或该发光单元的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驱动装置,其中该第一切换信号和该第三切换信号的相位差为180°,该第二切换信号和该第四切换信号的相位差为18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驱动装置,其中该第一控制信号和该第二控制信号具有一相位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驱动装置,其中该驱动电路包括:
一切换单元,耦接至该信号调整电路,该切换单元依据该第一切换信号、该第二切换信号、该第三切换信号及该第四切换信号以导通或关闭;以及
一升压单元,耦接该切换单元并依据该切换单元的导通或关闭而产生该驱动信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驱动装置,其中该切换单元包括:
一第一晶体管,具有一栅极接收该第一切换信号,以及一源/漏极耦接至一第二电压;
一第二晶体管,具有一栅极接收该第二切换信号,以及一源/漏极耦接至一第一电压,以及一漏/源极耦接至该第一晶体管的一漏/源极;
一第三晶体管,具有一栅极接收该第三切换信号,以及一源/漏极耦接至该第二电压;以及
一第四晶体管,具有一栅极接收该第四切换信号,以及一源/漏极耦接至该第一电压,以及一漏/源极耦接至该第三晶体管的一漏/源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源驱动装置,其中该第一晶体管和该第三晶体管为NMOS晶体管,而该第二晶体管和该第四晶体管为PMOS晶体管。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驱动装置,其中该升压单元包括一变压器,该变压器的初级耦接至该切换单元,该变压器的次级耦接至该发光单元。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源驱动装置,其中该升压单元还包括一第一电容器,该第一电容器耦接至该切换单元和该变压器的初级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驱动装置,其中该信号调整电路包括:
一第一信号调整单元,耦接至该脉冲控制电路,并依据该第一控制信号,以产生该第一切换信号及该第二切换信号;以及
一第二信号调整单元,耦接至该脉冲控制电路,并依据该第二控制信号,以产生该第三切换信号及该第四切换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源驱动装置,其中该第一信号调整单元包括:
一第一齐纳二极管,其一第一端耦接至第一电压;
一第一电阻器,耦接至该第一齐纳二极管的两端;以及
一第一电容器,其一第一端接收该第一控制信号,其一第二端分别耦接至该第一齐纳二极管的一第二端和该驱动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900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眼屈折力测量装置
- 下一篇:半导体晶片的容置盒以及半导体晶片的容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