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悬架板簧的吊耳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07922.2 | 申请日: | 200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3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仓石正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G11/12 | 分类号: | B60G11/12;F16F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顾红霞;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悬架板簧的吊耳结构。
背景技术
相关领域中所使用的悬架板簧的吊耳实例可分成如例如下述结构。
即,一对左右吊耳板、车身侧衬套支撑轴、板簧侧衬套支撑轴、安装到车身侧衬套支撑轴上的车身侧衬套和安装到板簧侧衬套支撑轴上的板簧侧衬套,其中吊耳板的上部通过车身侧衬套支撑轴彼此相连,吊耳板的下部通过板簧侧衬套支撑轴彼此相连。迄今为止,在已知的结构中,车身侧衬套和板簧侧衬套结构都分别分成左、右两半(例如,参见实用新型公报No.59-063005)。
对于这种相关技术的结构,车身侧衬套和板簧侧衬套处于双侧对称状态,使得车身侧衬套和板簧侧衬套的刚度中心位置在车宽方向上对齐。
但是,对于相关技术的吊耳,车身侧衬套和板簧侧衬套的刚度中心位置处于双侧对称状态,在车宽方向上对齐。因此,在车辆转向运动过程中,车轮的前束角不会改变。这会导致在车辆转向和行进运动期间,难以用转向不足特性提高车辆的操纵性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悬架板簧的吊耳结构,其能够在车辆的转向和行进运动期间提高车辆的操纵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悬架板簧的吊耳结构包括:一对左右悬架板簧;以及一对吊耳,其设置在支撑车身的所述悬架板簧的后端部分上,所述吊耳包括支撑车身的车身侧衬套和支撑在所述板簧上的板簧侧衬套;其中,所述车身侧衬套的刚度中心位置比所述板簧侧衬套的刚度中心位置更靠近沿车宽方向的内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悬架板簧的吊耳结构包括:一对左右悬架板簧;以及一对吊耳,其设置在支撑车身的所述悬架板簧的前端部分上,所述吊耳包括支撑车身的车身侧衬套和支撑在所述板簧上的板簧侧衬套;其中,所述车身侧衬套的刚度中心位置比所述板簧侧衬套的刚度中心位置更靠近沿车宽方向的外侧。
对于上述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悬架板簧的吊耳结构,所述车身侧衬套的刚度中心位置比所述板簧侧衬套的刚度中心位置更靠近车辆的内侧区域。也就是说,当从车辆前部朝着车辆后部观看时,刚度中心轴线处于倒V形的倾斜状态。因此,当车辆左转或右转时,在作为板簧被压下侧的外转向轮侧的吊耳上都会出现转动动量。这引起向上的输入载荷,以相对于所述车身侧衬套支撑轴向车辆外侧扭曲所述板簧侧衬套支撑轴。结果,外转向轮侧吊耳发生所述板簧侧部件向车辆外侧偏移的运动。
同时,在作为板簧反弹侧的内转向轮侧的吊耳上会出现转动动量。这引起向下的输入载荷,以相对于所述车身侧衬套支撑轴扭曲所述板簧侧衬套支撑轴。从而,内转向轮侧的吊耳发生所述板簧侧部件向车辆内侧偏移的运动。因此,车轴向转向方向转动,该转动的中心位于所述板簧的车身侧前端上,使得两个驱动轮都具有变化到转向不足状态的前束角。
因此,在车辆转向期间,驱动轮可自动地变为转向不足状态,从而在车辆转向和行进运动期间,提高车辆的操纵性能。
对于上述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悬架板簧的吊耳结构,所述车身侧衬套的刚度中心位置比所述板簧侧衬套的刚度中心位置更靠近车辆的外侧区域。这使得刚度中心轴线处于V形的倾斜状态。
因此,当车辆左转或右转时,在作为板簧被压下侧的外转向轮侧的吊耳上会出现转动动量。这引起向上的输入载荷,以相对于所述车身侧支撑轴向车辆内侧扭曲所述板簧侧衬套支撑轴。同时,在作为板簧回弹侧的内转向轮侧的吊耳上也会出现转动动量。这引起向下的输入载荷,以相对于所述车身侧支撑轴向车辆外侧扭曲所述板簧侧衬套支撑轴。从而,内转向轮侧吊耳发生所述板簧侧部件向车辆外侧偏移的运动。因此,车轴向转向方向转动,该转动的中心位于所述板簧的车身侧前端上,使得两个驱动轮都具有变化到转向不足状态的前束角。
因此,在车辆转向运动期间,驱动轮可自动变为转向不足状态,从而在车辆转向和行进运动期间,提高车辆的操纵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应用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悬架板簧吊耳结构的车辆悬架装置的透视图;
图2A和2B为从车辆后侧朝车辆前侧观看的第一实施例的悬架板簧的吊耳的放大横截面图,图2A示出了车辆左侧吊耳,图2B示出了车辆右侧吊耳;
图3A和3B为示出向图2A和2B中所示吊耳施加载荷时吊耳变形状态的放大横截面图,其中图3A示出了车辆左侧吊耳,图3B示出了车辆右侧吊耳;
图4为示出第一实施例悬架板簧吊耳结构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5A和5B为从车辆后侧朝车辆前侧观看的第二实施例的悬架板簧的吊耳的放大横截面图,图5A示出了车辆左侧吊耳,图5B示出了车辆右侧吊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79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充气龙骨的充气船
- 下一篇:自动旋转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