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串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07211.5 | 申请日: | 200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2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发明(设计)人: | 彭光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钰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1/18 | 分类号: | H01L31/18;H01L31/05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春发 |
地址: | 台湾省台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膜 太阳能电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电池串接方法,特别关于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串接方法,用以简化传统薄膜太阳能电池串接制程的图案形成(Patterning)程序及达成侧边串接的薄膜太阳能电池。
背景技术
于太阳能电池中,单一芯片的供电量约为0.6瓦,而该电量并不足以供给多数应用模块的负载电压使用,因此现阶段技术藉由串、并联去解决供电量的问题。
其中,一般薄膜太阳能电池经由三道的雷射或机械刻画的图案形成(Patterning)程序,使该薄膜太阳能电池可达到条行串接的目的,该程序分别是对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下电极、受光层以及上电极进行刻画,藉由刻画位置的改变,以及电镀下一层电极时,镀料渗入刻画后的区域,造成电极间的耦合及阻断,使其成为条行串接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然而薄膜太阳能电池仅于上电极、受光层与下电极皆具备的区域使可有效产生电能,因此上述的串接方式将造成有效的受光面积减少,使薄膜太阳能电池所能撷取的能量降低。
由上述可知,若能降低、简化薄膜太阳能电池制程中,条行串接的刻画程序,即能有效降低上述因刻画所造成的缺失,对此亦有其它发明人提出相关改良,如中国台湾发明专利第200618324公开号的「太阳电池组件的连接方法」即对太阳电池的连接方法做一改良,利用焊接引线来形成电气连接,避免太阳电池因热应力等其它因素形成破损,惟引线及焊接点皆易有断裂或脱落等问题,而未能有效改量上述的缺点。
发明内容
故,本发明的发明人就上述的缺失,集其所思提供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串接方法,其目的为了简化传统薄膜太阳能电池于串接制程时的图案形成程序,包括下列步骤:步骤A:利用图案成形(Patterning)与镀膜形成下电极于基板上;步骤B:利用镀膜形成一受光层于该下电极上,且该受光层小于该下电极;与步骤C:利用图案成形与镀膜形成上电极于该受光层上,且该上电极大于该受光层,其中该上电极和该下电极形成侧边串接的薄膜太阳能电池。
其中,于步骤A中将一电极镀于基板上,并利用图案成形的方式如机械、雷射、黄光或屏蔽等方式,将该电极形成复数个下电极,且该下电极对应的两侧边各具有一组向一侧突出的极板;而步骤B前,可先设定该受光层所需的镀膜范围,使该受光层小于步骤A中下电极的范围,因此完成步骤B后,该下电极不会完全被受光层所遮盖;接着,于步骤C前,亦可先设定电极镀膜的范围需大于该受光层的范围,而镀膜成形的电极,亦利用上述图案成形的方式形成复数个上电极,且该上电极对应的两侧边亦各具有一组向一侧突出的极板,该极板突出的方向与该下电极的极板突出方向相反,因此,该上电极即可藉由其侧边的极板与该下电极侧边的极板耦合,形成一侧边串接的薄膜太阳能电池。
由上述得知,该方法使薄膜太阳能电池利用上电极与下电极藉由侧边形成串接,并可将传统的三道图案成形程序简化成两道用图案成形(仅于步骤A及步骤C中利用图案成形),该方法将有效降低先前技术中所提及的缺失,且本方法中,受光层不需进行刻画,使受光层不再因此而减少受光面积,使该薄膜太阳能电池可撷取更多的能量,对其良率提升将带来极大的助益。
附图说明
图1代表习知条行串接太阳能电池的剖面图;
图2代表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图3A代表尚未镀膜前基板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3B代表本方法步骤A图案成形(Patterning)后的下电极的立体示意图;
图3C代表本方法步骤B镀一受光层的立体示意图;以及
图3D代表本发明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立体示意图;
图4代表本发明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上视图。
【图号说明】
10利用图案成形与镀膜形成下电极于基板上;
20设定受光层小于下电极;
30利用镀膜形成一受光层于该下电极上;
40设定上电极大于受光层;与
50利用图案成形与镀膜形成上电极于该受光层上
1传统的薄膜太阳能电池 11基板
12下电极 121第一道图案成形
13受光层 131第二道图案成形
14上电极 141第三道图案成形
2薄膜太阳能电池 21基板
22下电极 221第一道图案成形
222极板 23受光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钰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钰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72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