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动的滚轮模具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06925.4 | 申请日: | 2007-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6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 发明(设计)人: | 林条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元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37/12 | 分类号: | B21D37/12;B21D37/14;B21D5/12 |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马金华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滚轮 模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动的滚轮模具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滚轮模具装置是用在加工板件成为管件的制程中,如图5、图6所示,其包括两左右分置的模具调整座70,于两模具调整座70底部之间穿设一下支杆75,在下支杆75中间套设一下模具76,在模具调整座70之间以可上下滑动形态设有一移动座71,在各模具调整座70顶部的外侧面结合一指针701,并以可自转形态枢设一螺杆72,各螺杆72顶部的周围形成一配合指针701的刻度721,并且分别以底端螺锁于移动座71顶部,于两移动座71之间结合一上支杆73,于上支杆73的中间套设一上模具74。
上述滚轮模具装置是以上模具74与下模具76供工件通过并将其成形,当遇到不同大小的工件,需要调整上模具74相对于下模具76的位置时,就需要分别螺旋左右的两个螺杆72,借此调整移动座71、上支杆73以及上模具74的高度,并且当需要调整至同一高度时,还需记忆指针701对应刻度721的位置才能调整平衡。
由于调整两侧移动座71的高度需要平衡地调整,过程来来回回浪费时间,并且调整过程需要记忆指针701对应刻度721的位置才能调整至相同位置,加上以人力转动螺杆72,因此使得调整上不容易操作且十分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滚轮模具装置调整不易且费时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连动的滚轮模具装置,达到调整快速且方便的功效。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连动的滚轮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模具调整座,是左右设置,两模具调整座各设有一座体,该座体分别于中间形成一容置孔,在座体顶部形成一装设部,装设部一侧形成一侧装设部,座体底部固设一固定板;两移动座,各设有一本体,该本体是以可上下移动形态滑动设于所对应模具调整座的容置孔,本体顶部形成一螺合构造;两驱动构造,各包含有一垂直螺杆及一驱动杆,该垂直螺杆各以可自转型态垂直枢穿于所对应模具调整座的装设部,且以底端螺锁于所对应移动座的螺合构造,各驱动杆是以可自转形态水平枢穿于各侧装设部并与所对应的垂直螺杆啮合;一联轴器,是结合于两驱动杆之间;一伺服马达,是结合于其中一装设部并联结其中一驱动构造的驱动杆;一模具装置,设有一上支杆,上支杆是结合于两本体之间,该上支杆中间套设一上模具,设有一下支杆,该下支杆是结合于两固定板之间,在两下支杆中间套设一下模具。
前述的连动的滚轮模具装置,其中容置孔朝向另一座体一端的两侧端缘分别结合一垂直设置的滑轨,所述各本体对应两侧的两滑轨各伸设一延伸部,于各延伸部固设一滑块,以各滑块滑动结合于各滑轨。
前述的连动的滚轮模具装置,其中各垂直螺杆于各装设部内的周面形成一啮合齿,所述各驱动杆于各侧装设部内的周面形成一驱动齿,各驱动齿与各啮合齿啮合,所述螺合构造是螺帽。
前述的连动的滚轮模具装置,其中两本体的中间相对穿设一上支杆孔,所述两固定板相对穿设一下支杆孔,所述上支杆是穿设固定于两上支杆孔之间,所述下支杆是穿设固定于两下支杆孔之间。
前述的连动的滚轮模具装置,其中两本体的中间相对穿设一上支杆孔,所述两固定板相对穿设一下支杆孔,所述上支杆是穿设固定于两上支杆孔之间,所述下支杆是穿设固定于两下支杆孔之间。
本发明调整上模具位置时是启动伺服马达,以伺服马达带动两通过联轴器联结的驱动杆转动,以两驱动杆同时驱动两垂直螺杆同步旋转,借此使各移动座与螺合构造同时上升或者下降,调整上模具相对于下模具的位置,达到调整使用的功效。
由于本发明可同步驱动移动座的位置,因此能够使移动座平衡地上下移动,借此确实调整上模具的位置,并且由于是以伺服马达带动,因此调整过程快速又精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4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实施动作示意图。
图5是现有滚轮模具装置的前视图。
图6是现有滚轮模具装置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模具调整座 101容置孔
102装设部 1021装设室
1022垂直螺杆枢孔 103侧装设部
1031侧装设室 1032驱动杆轴孔
11座体 12固定板
121下支杆孔 13滑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元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元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69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