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铌铬掺杂金红石型黄色釉用色料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06266.4 | 申请日: | 2007-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0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张春霞;田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3C8/02 | 分类号: | C03C8/02;C03C8/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004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杂 金红石 色釉 用色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陶瓷釉料的铌铬掺杂金红石型黄色釉用色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陶瓷工业和建筑装饰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用于陶瓷釉料的各种发色稳定的釉用色料需求量急剧增加。目前,工业上所生产的铌铬掺杂金红石型黄色釉用色料均是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将氧化镍(NiO)、五氧化二铌(Nb2O5)、二氧化钛(TiO2)进行配比并在玛瑙研钵中均匀研磨,然后将研磨好的混和料放入高温炉中煅烧,最后将煅烧好的色料通过球磨机研磨到需要的粒度,即制得具有金红石型(TiO2)结构的色料。该传统工艺具有如下缺点:一方面是生产上需要1200~1300℃的煅烧温度,另一方面在高温下镍离子和铌离子很难掺杂到金红石型的晶格中,而且固相反应时间长达6小时之久,并且所制备的色料中有其它物相的存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工艺过程简单、易生产的制备铌铬掺杂金红石型黄色釉用色料的制备方法,即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铌铬掺杂金红石型黄色釉用色料。
本发明用钛异丙氧化物[Ti-(iso-OC3H7)4],乙醇铌[Nb(OC2H5)5],六水硝酸镍(Ni(NO3)2.6H2O)三种原料按98∶1∶1摩尔比一同加入到无水甲醇溶液中,在25~30℃下进行溶解并搅拌混合均匀直至溶液透明;将上述透明溶液放入50~100℃的恒温干燥箱中进行烘干,接着将干燥好的凝胶放入马沸炉中在900℃下进行煅烧3小时后,冷却到室温,并将粉末球磨到8~12微米即制得具有铌铬掺杂金红石型黄色釉用色料。
具体步骤如下:
(1)按摩尔比为钛异丙氧化物∶乙醇铌∶六水硝酸镍=98∶1∶1分别称取钛异丙氧化物、乙醇铌、六水硝酸镍三种原料,一同加入到无水甲醇溶液中;
(2)在25~30℃下将上述配置好的三种原料进行溶解并搅拌混合均匀直至溶液透明;
(3)将上述透明溶液放入60~100℃的恒温干燥箱中进行烘干,接着将干燥好的凝胶放入马沸炉中在900℃下进行煅烧3~4小时后,冷却到室温,并将所制得的粉末球磨到8~12微米即制得具有铌铬掺杂金红石型黄色釉用色料。
本发明成本低、工艺控制过程简单、易生产,制得的铌铬掺杂金红石型黄色釉用色料粉末粒径均匀、纯度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分别称取139.5克钛异丙氧化物、1.59克乙醇铌、1.45克六水硝酸镍一同加入到无水甲醇溶液中;
(2)在25℃下将上述配置好的三种原料进行溶解并搅拌混合均匀直至溶液透明;
(3)将上述透明溶液放入80℃的恒温干燥箱中进行烘干,接着将干燥好的凝胶放入马沸炉中在900℃下进行煅烧3小时,然后冷却到室温,并将所制得的粉末球磨到8~12微米即制得具有铌铬掺杂金红石型黄色釉用色料。
实施例2:
(1)分别称取279克钛异丙氧化物、3.18克乙醇铌、2.91克六水硝酸镍一同加入到无水甲醇溶液中;
(2)在28℃下将上述配置好的三种原料进行溶解并搅拌混合均匀直至溶液透明;
(3)将上述透明溶液放入90℃的恒温干燥箱中进行烘干,接着将干燥好的凝胶放入马沸炉中在900℃下进行煅烧4小时,然后冷却到室温,并将所制得的粉末球磨到8~12微米即制得具有铌铬掺杂金红石型黄色釉用色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工学院,未经桂林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62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