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简易型差速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06027.9 | 申请日: | 2007-05-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5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 发明(设计)人: | 刘仁炽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仁炽 |
| 主分类号: | F16H48/00 | 分类号: | F16H48/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颖玲 |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简易 型差速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差速机构。
背景技术
一般已知利用滚柱作为机构离合的设计,如:美国发明专利第3,300,002号、美国发明专利第3,414,096号、美国发明专利第3,476,226号、美国发明专利第3,788,435号、美国发明专利第5,025,902号、美国发明专利第5,036,939号、美国发明专利第6622837B2号及美国发明专利第6,769,506B2号等案,这些在先技术文献中所揭露的,大都是利用滚柱作为轴向动力传递或离合,并广泛运用于轴向旋转动力的传递控制。
而有关位于车辆主动轴与两被动轴间的差速器设计,则大都无上述相关技术的运用与发明,虽然美国发明专利第6622837B2号在运用上具有差速机构的效益与作用,但其设计中所具备的两侧滚柱安装于同一个滚柱架的架体上,且两侧的被动轴由滚柱架的两端插入滚柱架的内部,因此在机构设计上较为复杂,且体积和重量较大;同时,由于该设计利用一个滚柱架来同时安装两侧分别连动被动轴的两组滚柱,所以不但动作时会相互影响,且当任一侧滚柱受损需更换时,必须将整个滚柱架连同所安装的另侧未损坏的滚柱全部更换,如此一来,不但维修更换成本高,未损坏的一侧滚柱也必须同时丢弃,因此造成不必要的金钱损失与物资浪费,也造成各零部件无法各自充分使用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主动轴与两被动轴间所设置的双向差速机构,包含一外部为多边形的传动轴、两个分别套置在传动轴两侧的滚柱架,两个各自独立的滚柱架外部则分别套置连轴器供两被动轴分别组合,其中各独立的滚柱架上分别设有与多边形传动轴边数相同的贯穿口,每一个贯穿口中置有一个滚柱,而多边形传动轴的每一边面为曲面或平面,且该传动轴的中段为一个与主动轴啮合连动的齿轮,利用两侧各自独立的滚柱架所设滚柱介于多边形传动轴和连轴器间,得产生主动轴带动传动轴旋转时,由各自独立的滚柱架的滚柱位移而卡置连轴器旋转,当任一侧被动轴的转速快于传动轴的转速时,该侧独立的滚柱架的滚柱即自动脱离卡置该侧的连轴器,达到简易差速机构前进、后退的双向实用差速效益。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归纳出本发明具有以下的优点:
利用各自独立的滚柱架所设滚柱介于多边形传动轴和连轴器之间,产生主动轴带动传动轴旋转时,由各自独立的滚柱架的滚柱位移而卡置连轴器旋转,当任一侧被动轴的转速快于传动轴的转速时,该侧独立的滚柱架的滚柱即自动脱离卡置该侧的连轴器,达到简易差速机构前进、后退的双向实用差速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差速机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传动轴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图2的3-3剖面图;
图4为图3的4-4剖面图;
图5为图2的右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滚柱架和滚柱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图6的7-7剖视图;
图8为图6的8-8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复位件实施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传动轴、滚柱架、滚柱及连轴器组合后剖面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顺时钟旋转示意图;
图12为图10的逆时钟旋转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另一传动轴实施例、滚柱架、滚柱及连轴器组合后剖面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顺时钟旋转示意图;
图15为图13的逆时钟旋转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动轴 2、3被动轴
4传动轴 40边面
41齿轮 5滚柱架
51贯穿口 52滚柱
6连轴器 7复位件
71弹性压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请先参阅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其中:
本简易型差速机构设置在主动轴1与两被动轴2、3之间,包含一外部为多边形的传动轴4,多边形传动轴4的每一边面40为曲面(如图5及图10所示)或平面(如图13所示),其中该边面40为曲面时,该曲面可由两侧曲线予以构成一个曲面,另于传动轴4的中段为一与主动轴1啮合连动的齿轮41。
两个各自独立且分别套置在传动轴4两侧的滚柱架5,其上设有与多边形传动轴4边面40数目相同的贯穿口51,每一贯穿口51中置有一滚柱52。
两侧各自独立的滚柱架5外部分别套置连轴器6,各连轴器6的一端套置在滚柱架5的外部,且连轴器6与各滚柱架5的滚柱52的接触部分的断面形状为圆形,而连轴器6的另一端则供被动轴2或3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仁炽,未经刘仁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60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