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媒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05885.1 | 申请日: | 200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5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卓毓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钊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鲁兵 |
地址: | 2017***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净化废气用的触媒装置,特别是一种设于引擎废气排放流道中的触媒载体,且该载体的废气进气端与排气端之间设至少一膨胀室。
背景技术
为了达到世界各国订立日渐严格的废气排放标准,坊间业者都会在诸如机车及割草机引擎的废气排放流道中设置容置有触媒的金属载体;该触媒通常含有钯(Pd)、铂(Pt)、铑(Rh)等贵金属元素,其中Pd及Pt元素有利于将废气中有害的CO及HC氧化成无害的CO2及H2O,且Rh元素有利于将废气中有害的NOX(氮氧化物)还原成无害的N2及O2,据以净化引擎废气,进而减轻废气对外界空气质量的影响。
现有技术中所见的金属载体,由一筒体内设置至少一板材而制成,板材由一平板或(及)一波形板卷绕而成,该触媒附着于板材上,且板材于筒体双端各自形成可引导废气的多个通孔;上述引擎的废气排放流道包含有排气管及消音器,金属载体可选择设置于排气管或消音器内,也可以同时设置于排气管及消音器内,使引擎废气通过载体的多个通孔,促使废气与触媒进行氧化及还原运作。
但是,上述传统的金属载体的通孔均为直线状气路,致使废气在进入载体的通孔后,会在较无阻碍的状况下快速流出载体外,造成废气与触媒的接触时间较为不足,亟需加以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媒装置,尤其是一种能提升触媒净化废气效率的触媒装置。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媒装置,包含:
一容置触媒用的金属载体,设于一废气流道的一上游侧与一下游侧之间,且载体上具有相间隔的一进气端及一排气端,进气端能引导上游侧的废气进入载体内,排气端能引导载体内的废气排放至下游侧;且
至少一膨胀室,设于载体的进气端与排气端之间,连通载体的进气端与排气端间的废气通路,并引导进气端的废气迂流于载体内与膨胀室之间。
如上所述的触媒装置,其中金属载体由一筒体内设至少一板材所制成,触媒至少附着于板材上。
如上所述的触媒装置,其中板材设于进气端与排气端之间并将进气端与排气端隔离,使进气端与排气端各自成为引导废气用的通孔。
如上所述的触媒装置,其中板材由一平板或一波形板卷绕而成。
如上所述的触媒装置,其中板材由一平板与一波形板卷绕而成。
如上所述的触媒装置,其中废气流道形成于一消音室内。
如上所述的触媒装置,其中消音室内具有一第一隔板间隔于上游侧与下游侧之间、一第二隔板间隔于上游侧与膨胀室之间及一第三隔板间隔于膨胀室与下游侧之间。
如上所述的触媒装置,其中膨胀室可区分为一第一膨胀室及一第二膨胀室,且消音室内具有一第一隔板间隔于上游侧与第二膨胀室之间、一第二隔板间隔于第二膨胀室与下游侧之间、一第三隔板间隔于上游侧与第一膨胀室之间及一第四隔板间隔于第一膨胀室与下游侧之间。
如上所述的触媒装置,其中上游侧为一介于消音室的一废气入口与载体进气端之间的前置集压室,且下游侧为一介于载体排气端与消音室的一废气出口之间的后置集压室。
如上所述的触媒装置,其中第一膨胀室及第二膨胀室内各自设至少一多孔板,间隔于载体端面与消音室内壁间。
本发明提供了另一种触媒装置,包含:
一前套筒与一后套筒,能结合成一容置触媒用的金属载体,设于一废气流道的一上游侧与一下游侧之间,且载体上具有相间隔的一进气端及一排气端,进气端能引导上游侧的废气进入载体内,排气端能引导载体内的废气排放至下游侧;
一第一膨胀室,形成于后套筒内,经由载体而与进气端相连通,以引导进气端的废气迂流于载体内与第一膨胀室之间;及
一第二膨胀室,形成于前套筒内,经由载体而连通于第一膨胀室与排气端之间,引导迂流于载体内与第一膨胀室之间的废气,再次迂流于第二膨胀室、载体及排气端之间。
如上所述的触媒装置,其中金属载体更加包含于前、后套筒之间设至少一板材,触媒至少附着于该板材上。
如上所述的触媒装置,其中板材设于进气端与排气端之间并将进气端与排气端隔离,使进气端与排气端各自成为引导废气用的通孔。
如上所述的触媒装置,其中板材由一平板或一波形板卷绕而成。
如上所述的触媒装置,其中板材由一平板与一波形板卷绕而成。
如上所述的触媒装置,其中废气流道形成于一排气管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钊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钊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58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