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供给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105470.4 | 申请日: | 2007-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2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 发明(设计)人: | 石坂和弘;宫内智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2M37/00 | 分类号: | F02M37/00;F02M39/00;F02B61/04;B63H2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党晓林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 供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供给装置,特别是涉及通过简单结构就能防止浸入燃料通道中的水分残留下来的燃料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使用在每个汽缸上都安装有燃料喷射装置的多汽缸发动机的船外机,已经公知。在这种船外机中已经公知有这样的结构:通过被称作输送管的轨道状的燃料供给管,把经由燃料软管从燃料泵压送来的燃料等分地供应给各个燃料喷射阀。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结构:在船外机的燃料供给装置中,在如上所述那样的轨道状燃料供给管的两个端部上,分别安装了供应来自燃料泵的燃料的输油管,以及把剩余的燃料送回到副油箱中去的返送管。根据该结构,从输油管浸入燃料供给管中的水分,与燃料一起被吸入燃料喷射阀中。即使在万一该水分没有被吸入燃料喷射阀中的情况下,但由于该水分与剩余燃料一起返回到副油箱中,从而能防止水分残留在燃料供给管中。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这样的结构:在船外机的燃料供给装置中,采用在分离燃料内的蒸汽的蒸汽分离器的壳体内,配置燃料泵和压力调节器,因而不需要把来自燃料供给管输的剩余燃料返送用的配管。根据该结构,就不需要包括返送管的返回结构,因而能简化燃料系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7662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218089号公报
可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燃料供给装置中,虽然没有浸入燃料供给通道中的水分残留在燃料供给通道中的危险,但必须要有设置包括返送管的返回结构的空间,除此以外还有零件成本和作业工时增加的问题。
此外,在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由于除了燃料喷射阀之外没有其它的燃料出口,因此,在万一水分浸入燃料通道中的情况下,优选具备可靠地从燃料喷射阀吸入该水分的结构。可是,记载在专利文献2中的燃料供给装置中,并不具备这种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结构就能防止浸入燃料通道中的水分残留的燃料供给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料供给装置,该燃料供给装置把燃料供应给多个汽缸沿着纵向配设的多汽缸发动机的燃料喷射阀,其第一特征在于,该燃料供给装置具备燃料供给管,该燃料供给管具有:从燃料供给管的下端部延伸到上方的燃料通道;嵌插于该燃料通道中的栓塞;以及多个安装孔,上述多个安装孔设置成与上述燃料通道正交,并且上述燃料喷射阀的燃料入口侧分别插入其中,上述栓塞的上端面配置成位于与上述多个安装孔中的最下方的安装孔的下边缘部的高度相同的高度上,上述栓塞具有:凸缘部,其用于形成保持凹槽,该保持凹槽用于在其外周上设置O形密封圈;和外径比上述栓塞的主体部的直径小的延伸部,其从该凸缘部的上侧延伸到上述燃料通道,并且,该延伸部的上端面构成该栓塞的上端面。
因此,即使万一在水分浸入燃料通道内部的情况下,该水分也能不会滞留地从最下方位置的安装孔排到燃料喷射部,防止该水分积存在燃料供给管内部。由此,防止水分残留在不具有返回结构和抽水排水管的燃料供给装置内部,从而能保证船外机稳定地运转。
并且,通过简单结构能够获得浸入燃料通道内的水分不会残留的燃料供给装置。此外,由于在凸缘部与延伸部之间形成有台阶差,因而只要在燃料供给管侧也形成与该台阶差相对应的台阶差,就能使栓塞的插入量始终保持为预定值。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特征是,上述多个安装孔是由下述部分构成:与上述燃料喷射阀的燃料入口侧嵌合的大直径部;和与该大直径部同心的小直径部,上述栓塞的上端面配置成位于与上述小直径部的下边缘相同的高度上。
因此,只要把小直径部配置在燃料喷射阀的轴线中心附近,就能够容易地进一步把浸入燃料通道内的水分吸入燃料喷射阀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船外机的侧视图;
图2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管的俯视图;
图2B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管的侧视图;
图3是沿图2B中的A—A线的剖面图;
图4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栓塞的侧视图;
图4B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栓塞的侧视图;
图5是沿图2B中的B—B线的剖面图;
图6是沿图2B中的B—B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54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粘接剂组合物以及粘接膜
- 下一篇:一种快速治愈脚气的药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