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精确的定时信号发生器及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104576.2 | 申请日: | 2007-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96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 发明(设计)人: | 彼得·卡丹卡 | 申请(专利权)人: | 半导体元件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3K5/15 | 分类号: | H03K5/15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秦晨 |
| 地址: | 美国亚***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精确 定时 信号发生器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电子技术,更具体地,涉及构成半导体器件的方 法和结构。
背景技术
在过去,半导体产业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和结构去构造定时信号 发生器,该定时信号发生器用来产生电路中使用的时间间隔。一种常 用类型的定时信号发生器如图1所示。在这个定时信号发生器中,电 流源提供电流给电容器。一个被设置成比较器的运算放大器,比较电 容器电压和参考电压,然后在电容器的输出端产生控制信号。当电容 器电压达到参考电压值时,比较器的输出就会改变。但是比较器会有 一个内部延迟,其导致该输出在电容器电压达到参考值一段时间以后 才改变。该延迟会影响由定时信号发生器产生的时间间隔。电路右边 的曲线图表明了该定时信号发生器的不精确性。曲线A代表电容器电 压,曲线B代表比较器的输出信号。当电容器电压在D时刻达到参考 值时,比较器的输出信号不改变状态,而是在E时刻改变,E时刻是 电容器电压达到Vref之后的一段时间期间C。这个比较器的寄生延迟 导致产生了一个不精确的时间期间。另外,这段延迟时间,时间C, 也依赖于温度,并且由于存在半导体工艺变动,该延迟时间也从一个 定时信号发生器到另一个定时信号发生器而变化。
因此,需要有一种定时信号发生器,该定时信号发生器能够更精 确地产生所需时间间隔,能够产生较少地依赖于温度的时间间隔,并 且能够产生较少地依赖于半导体工艺变动的时间间隔。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地示出现有技术的定时信号发生器;
图2示意性地示出一个根据本发明的谐振电源转换器的一部分模 块图的实施例;
图3示意性地示出一个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图2谐振电源转换器中 的一部分定时信号发生器的实施例;
图4为包含曲线的曲线图,该曲线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图3定时信 号发生器的一些信号;
图5示意性地示出另一个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图2谐振电源转换器 中的一部分定时信号发生器的实施例;和
图6示意性地示出一个根据本发明的包含图3定时信号发生器的 半导体器件的放大平面图。
为了让图示说明简洁明了,图中的元件没有必要按比例绘制。在 不同的图中同样的参考数字指示同样的元件。另外,为了简洁而省略 了众所周知的步骤和元件的描述和细节。正如本文中所使用的,载流 电极表示器件的一个元件,其承载通过该器件的电流,如MOS晶体 管的源极或漏极、或双极晶体管的集电极或发射极、或二极管的阴极 或阳极;控制电极表示器件的一个元件,其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 如MOS晶体管的栅极或双极晶体管的基极。虽然这些器件在本文中 被解释为特定的N沟道或P沟道器件,但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应该认识到,依照本发明,互补器件也是可能的。本技术领域中的技 术人员应认识到,本文使用的词语“在…的期间、在…同时、当…的时 候”不是指一个动作在启动动作刚一开始就立即发生的精确术语,而是 在被启动动作所启动的反应之间可能有一些小而合理的延迟,如传播 延迟。
具体实施方式
图2示意性地示出一个谐振电源转换器10的一部分模块图的示 范性实施例,谐振电源转换器10使用定时信号发生器来产生调频 (FM)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用来调节转换器10的输出电压值。转 换器10一般包括一个FM控制器21,它形成FM控制信号。转换器 10在电压输入端11和电压返回端12之间接收一个电压,比如DC电 压。转换器10通常也包括上端开关和下端开关,实施为晶体管15和 20,它们用来交替提供电流给电感器13和变压器14,以及从电感器 13和变压器14上释放电流。变压器14将功率从初级端耦合到次级端, 以便将功率耦合到输出端18和19。一个光耦合器16连接在输出端18 和19之间,形成一个反馈(FB)信号,其代表了输出端18和19之 间的输出电压值。反馈(FB)信号由控制器24在反馈输入端24接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半导体元件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半导体元件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45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