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制冷剂循环系统的复合型满液式热交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04278.3 | 申请日: | 200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1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发明(设计)人: | R·H·L·蒋;W·Z·孙 | 申请(专利权)人: | 开利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9/02 | 分类号: | F25B39/02;F28D7/1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若;廖凌玲 |
地址: | 美国康***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冷剂 循环系统 复合型 满液式 热交换器 | ||
1.一种用于制冷剂循环系统的满液式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 括一筒体,其中设置有供传热介质流经的管束;设置在所述筒体的每一 端处的端板,在所述端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以便安装所述管束;与该筒 体一体地形成的或密封地覆盖所述端板的端盖;用于该制冷剂的入口端 口和出口端口;以及用于该传热介质的入口端口和出口端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在所述管束的外侧流经所述管束,以便与 在所述管束内流动的所述传热介质进行热交换,所述管束包括至少两种 适于不同热交换类型的管,
其中,所述管束包括适于制冷剂蒸发的热交换的管以及适于制冷剂 冷凝的热交换的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满液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 器构造成卧式壳管式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管束水平延伸,并且所述适 于制冷剂蒸发的热交换的管设置在所述适于制冷剂冷凝的热交换的管 的下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满液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 器可用作制冷剂蒸发器和制冷剂冷凝器,当该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 液态制冷剂从下部端口进入该热交换器并吸收流经所述管束的传热介 质的热量从而蒸发为气态制冷剂,所获得气态制冷剂从上部端口离开, 并且,当该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气态制冷剂从上部端口进入该热 交换器并将热量排散给流经所述管束的传热介质从而冷凝成液态制冷 剂,所获得液态制冷剂从下部端口离开。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满液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该传 热介质首先流入所述适于制冷剂蒸发的热交换的管,随后流入所述适于 制冷剂冷凝的热交换的管。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满液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该传 热介质首先流入所述适于制冷剂冷凝的热交换的管,随后流入所述适于 制冷剂蒸发的热交换的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满液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适于 制冷剂冷凝的热交换的管占管束的5-8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满液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适于 制冷剂冷凝的热交换的管的数量少于适于制冷剂蒸发的热交换的管的 数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满液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适于 制冷剂冷凝的热交换的管大约占管束的10%。
9.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满液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在该热交换器中积聚有液态制冷剂,其液面处于这样一位置,即,液 态制冷剂至少淹没所述适于制冷剂蒸发的热交换的管。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满液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 制冷剂淹没所有管束。
11.一种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满液式热交换器的 制冷剂循环系统,该制冷剂循环系统在热泵和/或除霜模式下运行。
12.一种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满液式热交换器的 蒸气压缩式空调系统。
13.一种改造现有的满液式蒸发器的方法,在该蒸发器中设置适于 制冷剂冷凝的热交换的管,或使用适于制冷剂冷凝的热交换的管来代替 原有的管束中的至少一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开利公司,未经开利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427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尾气洗净塔
- 下一篇:影像快速自动对位的自动光学系统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