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示系统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03834.5 | 申请日: | 200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8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曲忠英;邱国书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45 | 分类号: | G06F9/445;G06F1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示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示系统与方法,更详而言之,涉及一种应用于一具有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asic Input/Output System;BIOS)以及可用作启动装置的硬件装置的数据处理装置中的提示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数据处理装置技术的蓬勃发展,其功能亦日趋强大,其中,电脑系统中可扩展的接口装置(例如网卡以及显示器等硬件)正是实现其强大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电脑系统必须加载相应的接口装置驱动程序才可连接并控制所述接口装置。
目前的电脑装置于开启电源后,即开始执行(Basic Input/OutputSystem,以下简称BIOS)以检测该电脑装置中各硬件部件(例如网卡以及显示器等数据容量较小的驱动程序)是否运行正常,并于检测工作正常无误后,使得以进入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操作系统),如该电脑装置于执行BIOS以检测时发现未连接任何可用于启动的硬件装置时,会给与用户类似“未插接启动装置”的提示,此时用户则通常稍等片刻,而后选择关机,接好装置然后重启电脑或者重启后重新设置。
但是,服务器与台式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不同,由于服务器需要存储大量的数据信息,通常要安装很多硬盘,这么多的硬盘必须被做成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以下简称RAID)以利于管理,而要实现RAID则必须在开机自我测试(Power On SelfTest,以下简称POST)的过程中加载与该RAID相关的驱动程序,而实现该RAID通常有两种方式,即内建(On-Board)RAID和外接插卡RAID,如此,若在BIOS配置界面中将板载设置为RAID致能或者插接RAID卡,则在POST的过程中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加载与该RAID相关的驱动程序,且所需时间依所插卡的类别不同而各异,有些多通道(Channel)的卡会依次扫描每个通道耗时几分钟,此外除了RAID卡外,还有其它一些类型的卡在POST过程中也会加载驱动程序都将花费一些时间。而,当POST过程中加载驱动程序时,如果用户由于疏忽没有连接可启动装置,则计算器在尝试失败后会提示用户“未插接启动装置”,但由于该提示信息是于POST过程结束后才予以显示,即用户要等很长时间等相关的驱动程序都加载完毕才发现没有可启动的装置,于是只能拔掉电源接好装置后重新启动机器,如此会浪费大量时间。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令该提示信息尽早予以显示以节省用户时间的提示系统及方法,遂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提示系统及方法,令提示信息显示于系统加载相关驱动程序之前以节省时间。
为达成以上所述及其它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提示系统以及方法。本发明的提示系统是应用于一具有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asicInput/Output System,BIOS)以及可用作启动装置的硬件装置的数据处理装置中,且该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具有一开机自我测试(Power-onSelf-Test,POST)程序,该提示系统包括:一扫瞄模块、一储存模块、一判断模块、一侦测模块以及一显示模块。该扫描模块是该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执行该开机自我测试初始化之初,对该数据处理装置中各可用作启动装置的硬件装置进行一扫描作业;该储存模块记录并储存该扫描作业的扫描数据;该判断模块自该储存模块提取该扫描数据,并判断该扫描数据是否为0,若是,则输出第一提示信息,若否,则依据所提取的该扫描数据输出一侦测信息;该侦测模块接收到该侦测信息时,依据预先设定的优先级判断位于第一启动优先级的装置是否被致能,若是,则继续正常执行该开机自我测试程序,若否,则输出第二提示信息;以及该显示模块用以显示第一或第二提示信息,从而提示使用者该数据处理装置中无可用作启动装置的硬件装置或该硬件装置未被致能及/或无可用作启动装置的硬件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38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合工质分散式低温太阳能热力发电系统及发电工艺
- 下一篇:直联缓冲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