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除霜器用送风导管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03716.4 | 申请日: | 2007-05-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4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 发明(设计)人: | 岛田忠;岸宏;枥木良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S1/54 | 分类号: | B60S1/5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除霜 器用 送风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引导吹向前风挡玻璃的空调风的除霜器用送风导管。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以往的除霜器用送风导管,有公开于专利文献1的导管。如图9所示,该除霜器用送风导管100具有导管主体101和使该导管主体101的送风路101c分支的左右一对的风向改变肋部102、102。该导管主体101在内部形成有一端开口为导入口101a、另一端开口为吹出口101b的送风路101c。在导入口101a上连接空调单元103,由空调单元103导入所希望温度的空调风。吹出口101b在前风挡玻璃(未图示)下端的仪表板(图未示)上开口。
左右一对的风向改变肋部102、102被配置成具有直线形状,彼此的间隔逐渐扩大地倾斜。各风向改变肋部102把送风路101c完全分隔成3个部分。
根据该以往例,由导入口101a导入的空调风由风向改变肋部102、102导向,使空调风整体扩展成扇状地前进。因此可以使从吹出口101b吹出的吹出分布范围较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36153号公报
但是,在以往的除霜器用送风导管100中,由于风向改变肋部102、102将送风路101c完全分隔,有可能在风向改变肋部102、102的周边产生无风区域,其结果使风速降低。因此,虽然吹出分布范围较宽,但不能覆盖离吹出口101b较远的范围。
另外,由于全部空调风的风向是相同的,所以在风向改变肋部102、102的后部出现所谓的吹出空气流的低压槽。因此虽然在吹出分布范围较宽,但可能局部不均匀。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从吹出口吹出的吹出气流的范围较宽、且可以覆盖较远的范围,而且能得到均匀吹出分布的除霜器用送风导管。
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1的发明,其特征在于,该除霜器用送风导管设有导管主体,该导管主体在内部形成有把从导入口导入的空调风引导到吹出口的送风路,由上述吹出口把空调风吹向前风挡玻璃,
还设有风向改变肋部,当将在形成上述送风路的上述导管主体的内表面且是空调风的主流沿其流动的面设为第1面、把上述导管主体的内表面且是与上述第1面相对的面设为第2面时,该风向改变肋部从上述第1面向上述第2面突出、且没有到达上述第2面。
技术方案2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除霜器用送风管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风向改变肋部由沿被导入的空调风的主流的方向延伸的直线肋部、和与该直线肋部的下游端连接且相对于上述空调风的主流的方向逐渐向所希望的方向弯曲的曲线肋部构成。
技术方案3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除霜器用送风管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风向改变肋部的下游端部被形成为:随着朝向下游前进其高度圆滑地减少,其最下游端的高度为零。
技术方案4的发明,是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除霜器用送风管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入口在车宽度方向上形成为宽度较窄,上述吹出口在车宽度方向上形成为宽度较宽,同时导入口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形成得较宽,上述吹出口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形成得较窄,上述导入口的横截面积和上述吹出口的横截面积被设定成大致相同。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由于被导入到送风路的空调风的主流在第1面附近前进,从而成为一边被风向改变肋部改变风向一边前进的风向改变流,除了主流以外的空气流在第2面附近前进,从而成为不被风向改变肋部改变风向地前进的肋横断流,因此,在风向改变肋部的周边不产生无风区域,其结果,不使风速降低地进行前进。另外,由于风向改变流和肋横断流这样的行进方向不同的空气流由吹出口吹出,因此在风向改变肋部的后部上不产生无风区域,即不产生所谓的吹出空气流的低压槽。由于以上原因,从吹出口吹出的吹出流的范围较宽,且可以覆盖较远的范围,而且可以得到均匀的吹出分布。
再有,由于风向改变肋部不完全分隔送风路,因此风向改变肋部引起的送风阻力变小,从这一点上也可以防止风速降低。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除了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效果而外,由于空调风的主流被直线肋部导向着前进,然后由曲线肋部顺利地改变风向,因此,不产生由空调风的风向突然改变时产生的空调风的剥离所引起的噪音。
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除了技术方案1或2的发明的效果之外,由于在风向改变肋部的下游不产生风分割,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在吹出风上出现无风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未经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37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