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甲硫氨酸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01897.7 | 申请日: | 200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2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大西浩三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7C323/58 | 分类号: | C07C323/58;C07C319/2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铁;赵苏林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硫氨酸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碳酸钾存在下通过水解5-(β-甲硫基乙基)乙内酰脲 在长时间内稳定制备甲硫氨酸的方法,该方法使得设备具有优异的抗 腐蚀性。
背景技术
水解5-(β-甲硫基乙基)乙内酰脲(下面称作M-乙内酰脲)制备 甲硫氨酸的方法通常在碱的存在下以如下方案所述的方式进行。
该水解反应通常在压力为大约0.5-1.5MPaG、温度为大约150- 200℃的条件下进行。当碳酸钾用作所述碱时,在水解条件下,无论 是液相还是蒸汽相,金属材料都极可能被腐蚀。SUS 304L不锈钢被 腐蚀,据称具有更优异抗腐蚀性的高级奥氏体铬镍不锈钢的抗腐蚀性 对这种环境而言也是不够的。
在这种环境下,锆在表面上形成稳定的氧化锆膜,显示出优异的 抗腐蚀性,但是存在着价格昂贵而且可加工性差的问题。
在这些情况下,已知含有21.0-30.0重量%Cr元素、4.5-11.0重量 %Ni元素、2.5-5.0重量%Mo元素和0.05-0.35重量%N元素作为金属 中化学成分的不锈钢,对在这种环境下的设备材料而言具有优异的抗 腐蚀性(日本未审专利公开(Kokai)No.11-217370)。
发明内容
当为了提高水解速率而要求在更高的温度下进行水解时,对在更 高温度条件下的设备中所用的金属材料而言,需要有更高的抗腐蚀 性,同样需要在更高温度条件下具有优异的抗腐蚀性的设备材料。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在碳酸钾存在下通过水解5-(β-甲硫基乙基) 乙内酰脲在长时间内稳定制备甲硫氨酸的方法,该方法使得设备具有 相当好的抗腐蚀性。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制备甲硫氨酸的方法,其包括对于在碳酸钾的 存在下水解5-(β-甲硫基乙基)乙内酰脲从而制备甲硫氨酸的步骤,采 用下述不锈钢作为设备材料,所述不锈钢含有21.0-30.0重量%Cr元 素、2.5-11.0重量%Ni元素和1.0-5.0重量%Mo元素,Cr元素和Mo 元素的总含量和Ni元素含量之比是4.7-14.0。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即使M-乙内酰脲在碳酸钾的存在下在高温 下水解,也可以在长时间里稳定地制备甲硫氨酸,该方法使得设备具 有相当好的抗腐蚀性,因此具有很大的工业实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用于制备甲硫氨酸的反应是其中M-乙内酰脲在碳酸 钾的存在下水解制备甲硫氨酸的反应,通常通过水解获得钾盐形式的 甲硫氨酸。所述水解通常在压力为大约0.5-1.5MPaG、温度为大约 150-200℃的条件下进行大约10-120分钟。在水解中生成的氨和二氧 化碳气体被回收,并优选用于获得M-乙内酰脲的步骤中。
随后,由水解获得的溶液通常用二氧化碳气体中和,以沉淀出甲 硫氨酸。通常,在用二氧化碳加压的同时实施所述通过中和进行的沉 淀,沉淀出的甲硫氨酸经过过滤、分离、任选地用水洗涤、然后干燥, 以得到产物甲硫氨酸。
在本发明中,在通过所述反应制备甲硫氨酸的情况下,采用下述 不锈钢作为设备材料:该不锈钢含有21.0-30.0重量%Cr元素、2.5-11.0 重量%Ni元素和1.0-5.0重量%Mo元素,Cr元素和Mo元素的总含 量和Ni元素含量之比是4.7-14.0;优选这种不锈钢,它含有21.0-30.0 重量%Cr元素、4.5-11.0重量%Ni元素和2.5-5.0重量%Mo元素,Cr 元素和Mo元素的总含量和Ni元素含量之比是4.7-8.2。
所述不锈钢用作设备材料包括所述设备由所述不锈钢构成,或者 所述设备内衬有所述不锈钢,并且也对连接到该设备的阀和管道等进 行了配置。
在本发明中,所述设备材料优选至少用于在上述水解步骤中采用 的设备中。
在所述不锈钢中,当Cr元素的含量太低时,不能保持对水解反 应的优异抗腐蚀性。另一方面,当Cr元素含量太大时,所得的不锈 钢有严重的脆性。已知Ni元素的存在会损害水解反应系统中不锈钢 的抗腐蚀性。当Ni元素的含量落在上述范围之内时,抗腐蚀性不会 明显受损,相反,Ni元素产生了提高机械性质和可加工性的效果。当 M0元素的含量落在上述范围内时,它对水解产生了优异的抗腐蚀性。 当Mo元素含量太大时,可加工性受损并因此可能促进了西格玛脆性 (sigma brittlenes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18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状线型大功率微波限幅器
- 下一篇:扦插乔木造型的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