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防伪元件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99972.0 | 申请日: | 200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5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黄小义;刘卫东;柯光明;周基炜;唐士立;刘东;王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12 | 分类号: | G06K19/12;G06K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健 |
地址: | 100044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防伪 元件 | ||
1、一种复合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元件至少包括由液晶防伪层、基 材和防伪编码层组成的三层结构,基材的一个表面与防伪编码层结合,而液 晶层设置于基材的另一表面或防伪编码层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防伪元件,其中,所述液晶层的具有肉眼 可识别的随观察角度不同而变化的光学特征和/或借助偏振片可识别的隐形 信息特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防伪元件,其中,所述液晶层的具有肉眼 可识别的随观察角度不同而变化的光学特征包括颜色改变或识别信息在正片 与负片间的转变。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防伪元件,其中,所述液晶层的隐形信息 特征包括:借助偏振片观察时,该隐形信息可显现出来,或者借助偏振片可 观察到显现出来的隐形信息在正片与负片间的转变。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防伪元件,其中,所述液晶层的具有肉眼 可识别的随观察角度不同而变化的光学特征为颜色改变,借助偏振片可识别 的隐形信息特征为借助偏振片可观察到的正片与负片间的转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防伪元件,其中,所述液晶层至少包括液 晶聚合物材料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防伪元件,其中,所述液晶层至少具有2 层,上层为液晶聚合物材料层,下层为线性光聚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1、6或7所述的复合防伪元件,其中,用于形成液晶 层的材料包括胆甾型液晶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防伪元件,其中,所述基材为浅色或深色 的塑料基材、深色镀铝膜基材、深色涂布纸基材或深色金属箔基材。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防伪元件,其中,该元件的基 材和防伪编码层中至少一个为深色材料,以构成利于观察液晶光变效果的深 色背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复合防伪元件,其中,该防伪元件的结构中 液晶层、基材和防伪编码层间的结合方式为:防伪编码层结合于基材表面, 液晶层结合于防伪编码层表面,且基材和防伪编码层中至少一个是深色材料。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复合防伪元件,其中,液晶层和防伪编码层 分别结合于基材的两个表面,且基材和防伪编码层中至少一个为深色材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复合防伪元件,其中,基材为透明材料, 防伪编码层为深色材料。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防伪元件,其中,所述防伪编码层为磁 性材料、红外特征材料和荧光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间的组合编码层,或 者为磁性材料、红外特征材料和荧光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组成的编码与 不具备安全特征的普通材料的组合编码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14所述的复合防伪元件,其中,所述防伪编码层 为包括磁性材料、红外吸收与反射、红外透过、荧光和红外标记材料中的一 种或多种经过排列组合形成的编码结构层;或者为包括磁性材料、红外吸收 与反射、荧光和红外标记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与不具备安全特征的普通材料 组合形成的编码结构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复合防伪元件,所述防伪编码层为磁性材料 与普通材料的编码结构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复合防伪元件,所述磁性材料包括软磁或硬 磁材料,所述防伪编码层为软磁材料、硬磁材料或软磁材料与硬磁材料的编 码结构层。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复合防伪元件,所述防伪编码层为红外吸收 材料与红外反射材料或红外透过材料的编码结构层。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复合防伪元件,所述防伪编码层为两种或两 种以上可被不同波长紫外光激发的荧光材料的配对编码结构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未经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997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光路去噪声载波-包络相位测量装置
- 下一篇:同轴连接器外壳的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