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侦测报警方法和报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99308.6 | 申请日: | 200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9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昭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3/196 | 分类号: | G08B13/19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侦测 报警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侦测报警方法和报警系统,尤其是一种基于区域锁定的侦测报警方法和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安防监控变的越来越重要,目前的安防监控普遍都具有视频显示的功能,但是,现有视频监控系统中的移动侦测处理在实用性上都比较差。有些侦测报警方法是对视频帧的亮度差值做判断,但是误判率会比较大;有的在像素点的基础上使用物体轮廓检测来做,但是复杂度很高,导致成本太高。现有的监控方法在面对各个具体现实场景时普遍不具有灵活性,而且非常耗费系统资源。随着安防监控的日益推广,监控的网络化成长,监控场景复杂度的增加,对监控的智能化和实用性提出了新的需求。
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侦测报警方法,是一种基于运动检测的视频对象分割方法,详细步骤如下:
步骤901,读取初始视频帧,初始化背景模型;
步骤902,读取当前视频帧,抽取视频特征值,用当前特征值去匹配旧的背景模型,分析统计特征,根据模型建立参数,更新背景模型;
步骤903,在当前背景模型中统计发生概率最大的背景分布,进一步腐蚀和消除阴影,作为当前背景提取出来。
但是该方法是从背景图象中把运动对象分割出来,而不能在固定区域内进行侦测,而且本方法属于像素级的运算,且存在高运算量的腐蚀、概率统计运算,因此侦测速度慢,侦测范围小,缺乏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侦测报警方法和侦测报警系统,以实现在固定侦测区域检测运动物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侦测报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当前帧和参考帧的图像点的绝对差值,判断视频窗口中当前帧中的侦测区域内的所有图像点中,绝对差值超过侦测灵敏度的图像点的个数,是否超过设定的侦测门限值对应的最小报警图像点的个数,如果超过则该侦测区域报警,否则该侦测区域不报警;如果视频窗口中的每个侦测区域都报警,则所述视频窗口报警,否则视频窗口不报警;或者如果视频窗口中的一个侦测区域报警,则所述视频窗口报警,否则所述视频窗口不报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侦测报警系统,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当前帧和参考帧的图像点的绝对差值;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视频窗口中当前帧中的侦测区域内的所有图像点中,绝对差值超过侦测灵敏度的图像点的个数,是否超过设定的侦测门限值对应的最小报警图像点的个数;
报警模块,用于当视频窗口中当前帧中的侦测区域内的所有图像点中绝对差值超过侦测灵敏度的图像点的个数,超过设定的侦测门限值对应的最小报警图像点的个数时,对该侦测区域进行报警;并且如果视频窗口中的每个侦测区域都报警,则对所述视频窗口报警;或者如果视频窗口中的一个侦测区域报警,则对所述视频窗口报警。
本发明实施例的侦测报警方法和侦测报警系统根据当前帧和参考帧检测运动物体,并且由侦测灵敏度和侦测门限制决定侦测区域的报警,因此实现了在固定侦测区域检测运动物体,侦测速度快,侦测范围大,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侦测报警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侦测报警方法的场景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侦测报警方法的场景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侦测报警方法的场景示意图之三;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侦测报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智能侦测报警方法,在提供单个侦测区域报警的基础上,提供多个区域组合的方法以满足各种应用场景的需求。
本发明实施例侦测报警方法利用区域锁定的方法,区域内采用侦测灵敏度和侦测门限值两个参数来降低侦测误报率,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侦测报警方法的流程图,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把当前帧和参考帧的对应图像点的值相减,得出各个图像点的绝对差值;
步骤102,判断视频窗口中的侦测区域内的所有图像点中绝对差值超过侦测灵敏度的图像点的个数,是否超过设定的侦测门限值对应的最小报警图像点的个数,如果超过则执行步骤103,否则执行步骤104;
步骤103,对该侦测区域进行报警;
步骤104,不报警。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侦测报警方法实现了根据当前帧和参考帧检测运动物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93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