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制剂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99224.2 | 申请日: | 200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36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王信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艺信堂医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P17/10;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300北京市门***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痤疮 中药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制剂,是一种治疗痤疮以中草药为原料的中药制剂。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痤疮俗称“粉刺”、“青春痘”,是一种多发于青少年的慢性皮肤炎症,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痤疮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不分地域、年龄及性别之别,发病率均有明显提高的趋势。全世界有数亿万计的患者正在被恼人的痤疮苦苦折磨着,近年来痤疮的流行性调查发现,11-25岁的青少年发病率达80%以上,25-35的青年人发病率达15%以上,如不及时治疗或防治不当,可遗留终生难愈的瘢痕,而影响容貌,令众多青年患者十分苦恼。
但这种病的研究与治疗并没有得到世界医学界的广泛重视。虽然已引起美容界的关注,每天都有新的产品出现,可是不但没系统化的治愈这种病,相反却是患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那么痤疮到底是怎样发生的?长了痤疮应该怎么治疗,已经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话题。
痤疮的发生原因较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饮食结构不合理,精神紧张,内脏功能紊乱,生活或工作环境不佳,某些微量元素缺乏,遗传因素,大便秘结等。但主要诱因是青春期发育成熟,体内雄性激素水平升高,而刺激皮脂及毛囊脱落的上皮细胞,聚集成黄白色物质栓塞在毛中内,即形成粉现时粉刺。如毛囊口小皮脂难以排出而形成的灰白色小丘疹,即为白头粉刺。暴露在毛囊口外面的粉刺被空气、灰尘等污染,变成黑色,即为黑头粉刺。此外毛囊管腔内还存在着大量痤疮丙酸杆菌。将皮脂分解成不饱和脂肪酸,造成毛囊及其周围发生不同等程度的炎症,而出现化浓,结节,囊肿或粉瘤等,长期反复的炎症会在脸上留下难愈的瘢痕,使皮肤不平,粗糙难看,而皮脂的分泌不畅,和反复炎症,又加重刺激皮脂的分泌形成恶性循环。
西医治疗本病的方法很多,但大多数只能达到近期临床效果,而不能制止复发,且存在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中医辩证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且不复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传统的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最新科研成果研制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制剂。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方便、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的特点。
本发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
桑白皮1.5~6份 枇杷叶1.5~6份 连翘1.5~6份
蒲公英1.0~4份 土茯苓1.0~4份 三棱1.0~4份
紫花地丁1.0~4份 当归1.0~4份 莪术1.0~4份
苦参0.1~2份 牡丹皮0.1~2份 蝉蜕0.1~2份
本发明的优选配方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桑白皮2.5~3.5份 枇杷叶2.5~3.5份 连翘2.5~3.5份
蒲公英1.5~2.5份 土茯苓1.5~2.5份 三棱1.5~2.5份
紫花地丁1.5~2.5份 当归1.5~2.5份 莪术1.5~2.5份
苦参0.5~1.5份 牡丹皮0.5~1.5份 蝉蜕0.5~1.5份
本发明的最佳配方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桑白皮3份 枇杷叶3份 连翘3份
蒲公英2份 土茯苓2份 三棱2份
紫花地丁2份 当归2份 莪术2份
苦参1份 牡丹皮1份 蝉蜕1份
本发明中的药物机理如下:
桑白皮性味甘、辛,寒。归肺、脾经。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主治肺热或水饮停肺的胸满喘咳,咳血,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 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第2787页)。
枇杷叶 性味苦,凉。归肺、胃经。具有清肺,和胃,降气,止渴等。主治肺热咳嗽,阴虚劳嗽,胃热呕哕,妊娠恶阻,消渴,肺风面疮,酒齇鼻赤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 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第1802页)。
连翘 性味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结散肿,清心利尿的功效。可治疗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等。(季宇彬主编《抗癌中药药理与应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 第669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艺信堂医药研究所,未经北京艺信堂医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92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被动组件黏着制程方法
- 下一篇:一种数字家庭网络多任务并发执行的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