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附属负荷的补偿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097325.6 | 申请日: | 2007-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0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 发明(设计)人: | 大久保俊辅;法扎尔·赛义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D28/00 | 分类号: | F02D28/00;F02D29/00;F02D2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光辉 |
| 地址: | 美国密歇根州迪尔***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附属 负荷 补偿 方法 | ||
1.一种控制内燃机的方法,该内燃机包括一先进的车辆系统控制器,其计算满足驾驶员车轮动力要求加上任何附属负荷的全部动力要求,独立地对发动机速度与负荷操作点进行调度,以满足全部动力要求,该方法包括:
检测满足驾驶员车轮动力要求的可用发动机制动动力的降低,其中可用发动机制动动力的降低与驾驶员输入无关联,并且通常会使车辆系统控制器作出提高发动机速度的响应;以及
降低驾驶员车轮动力要求以补偿可用发动机制动动力的降低,使得车辆系统控制器无需提高发动机速度来满足驾驶员车轮动力要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可用发动机制动动力的降低是由于附属负荷的启用而产生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附属负荷包括空调压缩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发动机包括动力分配混合动力传动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还包括:
确定节气门全开条件的存在;以及
只在节气门全开条件存在以及检测出可用发动机制动动力降低时才降低驾驶员车轮动力要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确定节气门全开条件的存在包括:
确定增加的节气门开口是否增加可用发动机制动动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还包括:
只在达到最小车辆速度阈值以及检测出可用发动机制动动力降低时才降低驾驶员车轮动力要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还包括:
只在达到最大驾驶员要求动力阈值以及检测出可用发动机制动动力降低时才降低驾驶员车轮动力要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还包括:
将驾驶员车轮动力要求的降低作为经过滤的驾驶员车轮动力要求的降低来实施,以防止驾驶员车轮动力要求的突然变化。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降低量根据校准表确定。
11.一种内燃机,该内燃机包括一先进的车辆系统控制器,其计算满足驾驶员车轮动力要求加上任何附属负荷的全部动力要求,独立地对发动机速度与负荷操作点进行调度,以满足全部动力要求,该车辆系统控制器被编程,以:
检测满足驾驶员车轮动力要求的可用发动机制动动力的降低,其中可用发动机制动动力的降低与驾驶员输入无关联,并且通常会使车辆系统控制器作出提高发动机速度的响应;以及
降低驾驶员车轮动力要求以补偿可用发动机制动动力的降低,使得车辆系统控制器无需提高发动机速度来满足驾驶员车轮动力要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是可用发动机制动动力的降低是由于附属负荷的启用而产生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是附属负荷包括空调压缩机。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是内燃机包括动力分配混合动力传动系统。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是车辆系统控制器被编程,以:
确定节气门全开条件的存在;以及
只在节气门全开条件存在以及检测出可用发动机制动动力降低时才降低驾驶员车轮动力要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是确定节气门全开条件的存在包括:
确定增加的节气门开口是否增加可用发动机制动动力。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是车辆系统控制器还被编程,以:
只在达到最小车辆速度阈值以及检测出可用发动机制动动力降低时才降低驾驶员车轮动力要求。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是车辆系统控制器还被编程,以:
只在达到最大驾驶员要求动力阈值以及检测出可用发动机制动动力降低时才降低驾驶员车轮动力要求。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是车辆系统控制器还被编程,以:
将驾驶员车轮动力要求的降低作为经过滤的驾驶员车轮动力要求的降低来实施,以防止驾驶员车轮动力要求的突然变化。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是降低量根据校准表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全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全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732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