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催化制备S-布洛芬及S-布洛芬酯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97237.6 | 申请日: | 200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4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谭天伟;刘英;王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7/62 | 分类号: | C12P7/62;C12P7/40;C07C51/09;C12R1/7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顾晋伟;刘继富 |
地址: | 100029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催化 制备 布洛芬 布洛芬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制备S-布洛芬和S-布洛芬酯的方法,更具体而言,涉及利用脂肪酶催化拆分外消旋布洛芬,制得高光学纯度的S-布洛芬和S-布洛芬酯的方法。
背景技术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且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及其他风湿性疾病,为数以亿计的风湿病患者解除痛苦。这类药物主要包括外消旋布洛芬(外消旋-2-(4-异丁基苯基)丙酸)、氟比洛芬(外消旋-2-((3-氟-4-苯基)苯基)丙酸、非诺洛芬(外消旋-2-(3-苯氧基苯基)丙酸)、舒洛芬(外消旋-2-(4(2-噻吩基氧代)苯基)丙酸)、卡洛芬(外消旋-2-(6-氯-9H-咔唑基)丙酸)、萘普生(外消旋-2-(6-甲氧基-2-萘基)丙酸)、酮洛芬(外消旋-a-甲基-3-苯甲酰基-苯乙酸)等。这些药的药理活性在于它们可以通过阻止环氧化酶从花生四烯酸的C-13夺取氢原子,进而阻止了花生四烯酸的C-11及C-15位置过氧化,最终阻碍了它向炎症的前列腺素以及凝血烷A2的生物转化。
外消旋布洛芬是萘普生、酮洛芬等11种非甾体消炎药物毒副作用最小的一种,绝大部分西方发达国家都将其作为非处方药。外消旋布洛芬之所以具有较高的活性是由于它连接环氧化酶的亲和力与天然底物花生四烯酸类似。研究表明,外消旋布洛芬的两种异构体S-布洛芬和R~布洛芬在药理动力学和生物转化作用方面不同,S-布洛芬具有明显较高的临床效果(Adams et al.,J.Pharm.Pharakol,28,257和Jamali et al.,Pharmac.Res.1988,5,44)。与外消旋的化合物相比,S-异构体可以快速在血液中达到治疗浓度。外消旋布洛芬作为抗炎镇痛药已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但外消旋布洛芬作为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有效药物,长期频繁大剂量用药会增加胃肠道的副反应,甚至引起胃肠出血,对肾脏有一定损害,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为解决外消布洛芬给药存在的剂量、毒性和药代动力学问题,制备单一手性S-布洛芬显得格外重要。
目前S-布洛芬制备方法可分为立体选择性化学合成和外消旋体拆分两大类,外消旋体拆分主要包括利用化学拆分剂拆分和生物技术拆分两种,其中立体选择性化学合成涉及昂贵的手性助剂或催化剂,或者涉及复杂的制备工艺和繁多的化学品,化学拆分剂也较为昂贵,因此在工业生产上成本高。生物技术拆分主要是利用生物酶进行拆分,生物技术拆分由于其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而受到青睐,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目前用于外消旋布洛芬对映体拆分的酶有来自Rhizomucor miehei、Candida rugosa、Candida antarctica(Novozyme 435)、Aspergillus niger AC-54和Thermomyces lanuginosa等的脂肪酶,但是这些酶的催化转化率以及立体选择性均较低,不令人满意(参见:Fabiano Jares Contesini and Patrl′ciade Oliveira Carvalho*Esterification of(RS)-Ibuprofen by native andcommercial lipases in a two-phase system containing ionic liquidsTetrahedron:Asymmetry 17(2006)2069-2073)。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新的通过酶催化拆分而制备S-布洛芬酯的方法。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来自亚罗解脂酵母(Yarrowialipolytica)的细胞外脂肪酶催化拆分外消旋布洛芬来制备多种S-布洛芬酯的方法,包括利用来自亚罗解脂酵母的细胞外脂肪酶催化促进外消旋布洛芬和醇的酯化反应,然后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获得S-布洛芬酯。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制备S-布洛芬的方法,其中包括对按照本发明制备的S-布洛芬酯进行水解的步骤。酯水解成酸的反应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不同反应温度下,外消旋布洛芬的转化率c和亚罗解脂酵母脂肪酶的立体选择性E的变化曲线。
图2显示了在各种摩尔比例的酸(即外消旋布洛芬):醇、或醇:酸下,外消旋布洛芬的转化率c和亚罗解脂酵母脂肪酶的立体选择性E的变化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72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