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94505.9 | 申请日: | 200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6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周双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9/00 | 分类号: | B66B9/00;D07B1/22;D07B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纪铁 |
地址: | 200245***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牵引滑轮驱动的电梯装置中,受力构件为钢丝绳。钢丝绳的使用有一定的限制,如钢丝绳与牵引滑轮之间的牵引力限制,钢丝绳的弯曲性能和疲劳性能的要求。由于牵引力的限制,为了增加牵引力往往需要增大钢丝绳与牵引滑轮之间的包角,或者在牵引滑轮上开槽,这样将使钢丝绳的寿命降低。同时由于钢丝绳的弯曲性能和疲劳性能的要求,钢丝绳的最小使用直径为8mm(GB7588-2003标准规定),且牵引滑轮的直径至少为钢丝绳直径的40倍。因此牵引滑轮的直径最小为320mm,这样也限定了电机的输出力矩要求。牵引滑轮的直径越大,要求电机的输出力矩也越大,电机的整体体积也将增大。这样会使电机在机房或井道内的布置产生困难,增加电机的制造成本和建筑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发明专利说明书CN1222656C(公告日2005年10月12日)公开了一种电梯的拉力构件。该电梯的拉力构件为一带状体。该带状体具有由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包裹体;该包裹体包裹多个金属材料制成的承载芯线,其中承载芯线由49根细钢丝绞制而成。承载芯线的直径为1.6mm。由于承载芯线的直径比较小,因此牵引滑轮的直径可以控制在100mm。这样电动机的输出力矩要求较传统钢丝绳牵引电梯的电动机输出力矩要求大大降低;相应的电动机的体积也缩小;在电梯系统的土建布置中,电动机占据的空间也大为缩小。
该发明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因所有的承载芯线完全被包裹体包裹,所以承载芯线的断裂状态不能通过肉眼直观地观察到。这样为了了解承载芯线的断裂状态,只能通过特殊的设备定期检测。一方面,通过特殊的设备定期检测,并不能保证及时地了解承载芯线的断裂状态,从而使得电梯系统具有较大的隐患;另一方面,通过特殊的设备检测也费时费力,给电梯系统的维修保养带来麻烦,降低维修保养的效率。同时,特殊的设备也增加电梯系统的成本。
为了降低电动机的力矩要求,该发明将电梯曳引系统设计成2∶1的结构。由于2∶1的结构将导致系统的布置比较复杂,在轿厢上和配重上必须设置相应的反绳轮。这样一方面系统的安装比较费时和复杂,同时成本也相应提高;另一方面系统的振动和噪音问题也可能比较麻烦。
因承载芯线完全被包裹体包裹,所以所用包裹体的量也比较多。由于包裹体的材料成本一般比较高,较钢丝绳的成本贵,所以整个拉力构件的制造成本也比较高,从而使得电梯系统的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梯装置,它结构简单、安装容易,电梯装置的振动和噪音小,成本低,有利于通过外观判别扁绳的断裂状况,保证电梯系统的安全性,提高电梯系统的维修和保养效率等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包括升降通道,在升降通道内升降的轿厢,配重,具有驱动滑轮并使所述轿厢升降的驱动装置,卷挂在所述驱动滑轮,轿厢,配重之间的至少一根扁绳,所述扁绳包括至少一个承载体和一包裹体;所述包裹体为非金属材料;所述承载体由多根承载芯线组成;所述承载体部分嵌入在所述包裹体内;所述包裹体与所述驱动滑轮接触;所述扁绳的宽度尺寸与厚度尺寸比为>1;所述扁绳与所述轿厢和所述配重连接;所述电梯装置为1∶1绕法系统。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所述扁绳的承载体部分嵌入在所述包裹体内,所以承载芯线断裂状况通过肉眼就可以判别,这样一方面保证电梯系统的安全性,同时也提高了电梯系统的维修和保养效率。同时由于所述承载体部分嵌入在所述包裹体内,因此所述包裹体的使用量将有所降低,从而节省所述包裹体的材料,降低所述扁绳的成本。另外采用1∶1的电梯曳引系统时,电梯装置的结构简单,电梯系统的安装效率高,同时电梯装置的振动和噪音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梯装置实施例一的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电梯装置实施例一的平面图;
图3是本发明电梯装置实施例二的截面图;
图4是本发明中扁绳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中扁绳的另一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45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