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灵芝三萜类化合物的快速制备方法及其产品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94452.0 | 申请日: | 200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66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周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科鑫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J9/00 | 分类号: | C07J9/00;C07J75/00;A61K36/074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志良 |
地址: | 201203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灵芝 三萜类 化合物 快速 制备 方法 及其 产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技术领域的灵芝三萜类化合物,特别是公开一种灵芝三萜类化合物的快速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尤其是指应用葡聚糖凝胶色谱分离技术对灵芝中三萜类化合物进行快速富集、纯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灵芝[赤芝Ganoderma lucidum(Fr.)Karst]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吉祥、富贵、美好、长寿的象征,有“仙草”、“瑞草”之称,中华传统医学长期以来一直视为滋补强壮、固本扶正的珍贵中草药,在我国已有三千年以上的药用历史。
民间传说灵芝有起死回生、长生不老之功效。家喻户晓,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白蛇传》中就描述了白娘子为救许仙而盗取“仙草”的故事。两千年前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将灵芝列为上品,认为“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灵芝味苦、平,无毒,益心气,活血,入心充血,助心充脉,安神,益肺气,补肝气,补中,增智慧,好颜色,利关节,坚筋骨,祛痰,健胃。
现代医学证明:灵芝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能够调节、增强人体免疫力,对神经衰弱、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高血压、肝炎、糖尿病、肿瘤等有良好的协同治疗作用。最新研究表明:灵芝还具有抗疲劳,美容养颜,延缓衰老,防治艾滋病等功效。
灵芝孢子是灵芝成熟后产生的种子,是灵芝的精华。孢子内富含多种化学成分,如三萜类、甘油三酯类、脂肪酸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类、糖肽类、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甾醇类、生物碱类和无机离子等。由于灵芝孢子的外部包裹了两层坚韧的外壁,必须破壁后才能对其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进行充分提取、利用。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三萜类化合物(Triterpenoid Components,TC)是灵芝具有广泛生理活性的重要物质基础,它有很强的抗肿瘤和保肝活性。灵芝三萜类化合物(TC)有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的细胞毒作用,直接毒杀肿瘤细胞以及隐藏在体内、不易被发觉的G0期(休眠期)肿瘤细胞。抑制肿瘤蛋白金合欢酯转移酶(FPT)的活性,阻断肿瘤DNA的金合欢酯化修饰,阻止肿瘤细胞的转化和膜融合,从而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灵芝三萜类成分对四氯化碳(CCl4)诱发的小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体内实验表明TC 10,20,40mg/kg均明显降低BCG+LPS引起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动物的血清ALT、NO和肝脏TG含量,并不同程度地减轻动物肝损伤程度。TC 0.5,5,50,100μg/ml均不同程度地使升高的ALT和NO明显下降。TC的以上作用与阳性对照药马洛替酯(MaI)相似。TC(10,20,40,80mg/kg)与阳性对照药马洛替酯(91mg/kg)相仿,均明显降低CCl4,D-Gal及BCG+LPS引起的小鼠肝损伤模型动物的血清ALT和肝脏TG含量,并不同程度减轻动物肝损伤的程度。此外,灵芝三萜类化合物还有抗病毒、抗过敏、降血压、降血脂、抗血栓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等活性。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系指以超临界状态的CO2为萃取剂,从液体或固体中萃取有效成分并进行分离的方法。超临界CO2系指处于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以上的CO2液体,因其具有和液体相近的密度,而其粘度与气体相近,扩散系数为液体的10~100倍,因此对许多物质特别是亲脂性成分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较强的溶解能力。当待处理的物料与超临界流体接触时,能选择性地溶解某些组分,进而通过减压、升温,使超临界流体迅速汽化,被溶解的物质就以固态或液态形式析出,从而达到分离某些化合物的目的。与传统溶剂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相比,SFE技术优势明显,具有适用范围广、对原料成分无破坏、对产品和环境无污染、提取效率高和操作方便等优点,被称为“绿色,可持续发展技术”,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葡聚糖凝胶色谱技术是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而又简单的分离技术,由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目前已经被药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以及分子免疫学等有关领域广泛采用,不但应用于科学实验研究,而且已经大规模地用于工业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科鑫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科鑫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44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侧向进油采油井滤砂器
- 下一篇:掺杂二氧化硅的硅橡胶富氧膜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