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智能化校验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94339.2 | 申请日: | 200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72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乔卫东;周敬东;熊超英;李珅;竺清涛;荣吉良;鲁炜;吴剑敏;杨晞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电力公司超高压输变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26 | 分类号: | H02H7/26;G01R3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蔡海淳 |
地址: | 20006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系统 保护 智能化 校验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测量或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校验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能反应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故障或不正常的工作情况,而作用于开关跳闸或发出信号的装置,通称为继电保护装置。
继电保护装置是保证电力系统得以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设备。在电力系统中,所有和电网联结的元件或回路都必须有继电保护。
继电保护装置投入使用后,由于受环境与运行条件的影响,或者由于继电保护装置元件本身产品质量的影响,都有可能使继电保护装置失去正确判断故障的功能,给运行设备带来很大危害,影响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因此必须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定期检验,及时发现故障,消除隐患。
通过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定期检验,确保继电保护网络的完好性能,当电网发生异常情况时就可通过断路器可靠地将故障线路切除,确保继电保护装置的选择性,快速性、灵敏性、靠性的要求,避免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部颁《继电保护及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条例》对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校验方法、项目、步骤、周期以及评定做了详尽的规定,是进行继电保护装置检验的主要依据。
随着现代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电力系统运行和管理的可靠性、高效性要求的不断提高,继电保护人员的测试工作变得更加频繁和复杂。
在已经公开或公告的中国专利或专利申请文献中,公告号为CN2041820Y的“多功能全自动继电器校验台”、公告号为CN2444245Y的“多功能电气校验仪”、公告号为CN2814432Y的“低压断路器保护特性在线智能校验台”和公告号为CN2884220Y的“继电器校验装置”,均公开了多种检验继电保护装置的具体技术方案,但是这些技术方案均是针对某种单体式继电保护部件,均使用测试仪作为标准源来测量单个元件的特性的功能,只有测量单个元件或装置特性的功能,而且大多只能通过人工进行待校验装置的接线,选择校验项目、设定校验条件和读取校验结果数值,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工作效率较低,二是校验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给继电保护装置的检校、管理以及校验数据的共享带来一定的局限性。
此外,根据申请人的在实际工作重的统计分析,继电保护人员在检验时的主要工作量(约占总工作量的90%)是改变试验接线和记录试验数据。
同时,国内、外继电保护装置检验的管理基本依靠人工完成,现场检验工作是否按照规程进行、检验项目是否完全做到、检验数据是否真实可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员素质和工作经验,试验数据及分析判断的正确性依赖于调试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执行力度。
公告号为CN1102479C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继电保护微机调试方法及装置”,其包括微机处理器(CPU)及串行口,由其控制的开关量输出及输入装置,并分别与被测试保护装置的开关量输入、输出相联接,还包括多路使继电保护装置动作的模拟量输出,通过功率放大加到保护装置交流量输入的一次侧或直接加到被测保护装置交流量输入的二次侧,并由微机处理器依次产生检测或校开关量或模拟量信号,通过保护装置输出开关量的闭环检查,完成保护装置输入、输出接点正确性的自动检查,保护定值的自动校验等。该技术方案通过安装在计算机内的固化程序,实现与被测装置的闭环系统调试,在继电保护装置校验的智能化方面有了突破。
但是,其仍需人工改变试验接线方式,实验数据和校验结果需人工记录和确认,校验结果不能形成统一格式的校验报告,对检验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
如何提高和提高继电保护现场检验的质量和效率,一直是继电保护检验人员和管理人员所面临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智能化校验方法及装置,其不仅具有对待测继电保护装置的智能化校验功能,还实现了自动化接线,保证结果的正确性,实现了检验结果和数据的自动存储,提高了检验工作的过程效率或完成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电力公司超高压输变电公司,未经上海市电力公司超高压输变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43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驱
- 下一篇:一种张弦悬臂梁结构及其应用和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