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偏角补偿联轴器的制动轮的安装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92535.6 | 申请日: | 2007-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3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黄其明;王翔;赵渭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7/00 | 分类号: | F16D67/00;F16D3/04;F16D65/10;F16D65/09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爱云 |
地址: | 40001***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偏角 补偿 联轴器 制动 安装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偏角补偿联轴器的制动轮的安装技术。
背景技术
带制动轮的具有双偏角补偿功能的联轴器广泛运用于机械传动领域,其典型的使用实例是相关的中国国家重机标准如JB/ZQ4644-97,JB/ZQ4186-97,JB/T7001-93,JB/T7003-93等带制动轮的双鼓形齿联轴器,该联轴器自身具有相当的径向补偿能力和一定的轴向补偿能力。对该类联轴器而言,制动轮安装方案是其一个重要技术环节,其技术的合理性直接影响联轴器本身、被联设备及制动器的安全。传统的全齿鼓形联轴器是一种典型的被广泛使用的具有双偏角补偿功能联轴器。在原理上,双偏角补偿功能联轴器由两组具有偏角补偿功能的半联轴器连接成一体,两组鼓形齿之间有一定的间距,使得该制动器具有良好的动态径向补偿能力,即允许被联设备的一端轴颈相对与另一端轴颈在运转过程中有较大的动态径向浮动,这种许可的浮动对某些设备转轴的连接是非常重要的。附图1为传统的制动轮的安装方式,该技术将制动轮2用联结件3螺栓安装在两半齿联轴器1的浮动连接套上。轴转动时,随着一侧轴的动态浮动,制动轮会随着浮动连接套转动并偏摆,在制动器突然抱紧制动轮的瞬时,联轴器的浮动连接套随制动轮被抱紧,两个摆动回转点会随制动轮的抱紧而被固定,此时浮动侧设备的轻微浮动会在联轴器、被联设备和制动器之间产生瞬时过约束,即在制动器制动时会消除该联轴器所具有的径向动态补偿功能,从而产生较大的瞬间冲击载荷,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甚至直接损坏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双偏角补偿联轴器的制动轮的安装技术。该发明可以消除联轴器由于制动而产生的过约束,减少瞬时冲击载荷,保障设备的使用寿命,可广泛应用在带制动轮的具有双偏角补偿功能的联轴器上。
本发明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对一组标准的具有双偏角补偿联轴器(两组鼓形齿半联轴器组合或两组球笼式半联轴器组合),制动轮的安装位置不采用重机标准的放置在浮动连接套之间,而装在相对固定侧半联轴器的轴毂上。采用该制动轮安装技术,由于制动轮脱离了与双偏角补偿联轴器补偿摆动零件的连接,只要制动轮外圆与安装轴毂内孔同心,制动器与相对固定侧半联轴器的设备安装在同一基础上,则另一侧设备转轴的相对动态浮动不受制动轮制动时的任何影响,从而改善设备受力,延长设备寿命。
本发明技术机构原理合理,在对原有国家标准作不大的改动基础上,改善了联轴器的制动轮工作过程中的过约束条件,很好解决了联接轴有一定动态径向浮动的传动及制动问题,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双偏角补偿联轴器的制动轮的安装图
图2是本发明双偏角补偿联轴器的制动轮的实施图
图中,件1为双偏角补偿联轴器,件2为制动轮,件3为联结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2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将制动轮2用联结件3螺栓与联轴器1一端的轴毂相联,联轴器1有两个半齿联轴器连接而成,每个半联轴器有一个内齿套和齿轴毂相互啮合,允许两者在转动过程中绕01或02有微小的角度偏差并允许有一定的轴向补偿,这样的两个半齿联轴器相联允许使一端的轴毂相对于另一端的轴毂有一定的径向偏距,这种偏距就是联轴器所拥有的径向补偿功能。
本发明将制动轮2与联轴器1一端的轴毂相联,使制动轮2的联结部位不是联轴器的动态浮动部件,故当另一侧的轴毂在转动过程中有相对的浮动偏摆时,制动轮并不受影响,同时制动器制动时也不会约束该轴的偏摆,改善了联轴器的制动轮工作过程中的过约束条件,很好解决了联接轴有一定动态径向浮动的传动及制动问题。
联结件3也可以采用键、销;制动轮2与联轴器1一端的轴毂联结也可以采用过盈联结等其它方式。
制动轮2为轮式制动轮或者为盘式制动轮。
对由两组球笼式半联轴器组合的联轴器的制动轮的安装技术与上述双齿鼓形齿联轴器的完全一致。
本发明技术机构原理合理,加工简单,可大大改善被联接设备、联轴器、制动器的受力状态,延长设备的寿命和可靠性,是一种具有广泛推广价值的联轴器上制动轮安装的新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25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火花切割导线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中空纤维多孔膜过滤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