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包用复合刚玉碳砖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92409.0 | 申请日: | 200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3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C04B35/10;C04B35/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海华 |
地址: | 400080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包 复合 刚玉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火材料生产技术领域,具体说来涉及一种钢包用复合刚玉碳砖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炼钢厂冶炼炉精炼钢包(80-160t)的包底和包壁(非渣线区域)的工作衬都是采用的各种复合砖,对复合砖最首要的要求是寿命长,否则经常更换工作内衬,不但影响工作的连续性,而且由于检修停产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国内的同类钢包用产品普遍存在寿命低的不足,平均在60-80炉的水平,这是因为如下几方面的原因所导致:1、现有的钢包用砖主料所选材质较为低廉,原料中包含有影响产品性能的矾土和镁砂,造成产品档次低;2、碳含量高(10%左右),碳的含量影响产品的导热性,碳含量越高,产品导热越快,不利于钢水在钢包中的保温;3、工艺方面的原因,特别是在混料过程和烘烤的控制方面对产品性能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钢包用产品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包用复合刚玉碳砖的生产方法,利用本方法生产的钢包用复合刚玉碳砖能大大提高其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钢包用复合刚玉碳砖的生产方法,其原料配比构成如下(质量百分比):亚白刚玉35-40%,电熔镁砂25-35%,电熔铝镁尖晶石10-15%,石墨6-7%,铝粉1-2%,硅粉1-3%,碳化硅粉3-5%,氧化铝粉3-5%,树脂3.5-3.8%;
它包括如下生产步骤,
1)拌料机拌料:使拌料机低速运转,先加入亚白刚玉和电熔镁砂颗粒——再加入树脂——湿混3-5分钟——加入石墨——湿混3-5分钟——加入电熔铝镁尖晶石、铝粉、硅粉、碳化硅粉和氧化铝粉——湿混3-5分钟——高速湿混8-15分钟——低速出料;
2)压机成型;
3)凉坯,使其自然干燥;
4)在干燥窑内烘烤,保持窑体内热风温度在200-250℃,烘烤时间不低于12小时;
5)检选、入库。
进一步地,所述亚白刚玉由1-3mm和3-5mm两种规格粒径组成,分别占原料总质量的20-25%和10-15%;所述电熔镁砂由0-1mm(即1mm以下)、1-3mm和3-5mm三种规格粒径组成,分别占原料总质量的5-10%、10-15%和5-10%。
所述石墨为-195~-197规格的石墨。
所述拌料机低速运转为50-60r/min,高速为115-125r/min。
相比现有技术,采用本方法生产的钢包用复合刚玉碳砖能大大提高其使用寿命。实验表明,其平均寿命可达130次,最高能达146次,最低也有123次,较原来的60-80次提高了整整一倍,由此使生产能保持高的连续性,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发明。
本工艺选取亚白刚玉、电熔镁砂、电熔尖晶石等为主要原料,具体说来其原料配比构成如下(质量百分比):亚白刚玉35-40%,电熔镁砂25-35%,电熔铝镁尖晶石10-15%,石墨6-7%,金属铝1-2%,金属硅1-3%,95碳化硅3-5%,氧化铝3-5%,树脂3.5-3.8%。其中金属铝、金属硅和碳化硅为抗氧化剂,氧化铝为烧结剂,树脂为结合剂。
对上述原料的性状要求:亚白刚玉为颗粒,由1-3mm和3-5mm两种规格粒径组成,分别占原料总质量的20-25%和10-15%;所述电熔镁砂为颗粒,由0-1mm、1-3mm和3-5mm三种规格粒径组成,分别占原料总质量的5-10%、10-15%和5-10%;尖晶石、金属铝、金属硅、碳化硅、氧化铝和石墨为粉末,而石墨则选用-195~-197规格的石墨。
本发明的生产过程为:
1)拌料机拌料:使拌料机低速运转,低速控制在50-60r/min,先加入亚白刚玉和电熔镁砂——再加入树脂——湿混3-5分钟——加入石墨——湿混3-5分钟——加入电熔铝镁尖晶石、铝粉、硅粉、碳化硅粉末和氧化铝粉末——湿混3-5分钟——高速湿混8-15分钟,高速转速控制在115-125r/min——低速出料;
2)装模、成型:通常选用630T和1000T两种压机成型。
可以对成型砖坯进行半成品检测,要求体积密度≥3.05g/cm3,显气孔率≤4.0%。
半成品外形尺寸偏差允许范围: 单位: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24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多功能建筑体系
- 下一篇:山地旅行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