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拟MD2的抗菌抗炎拮抗多肽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92404.8 | 申请日: | 2007-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5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 发明(设计)人: | 李磊;闫红;胡承香;顾长国;吴晓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7K7/06 | 分类号: | C07K7/06;A61K38/08;A61P29/00;A61P31/04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小红 |
| 地址: | 400042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模拟 md2 抗菌 拮抗 多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生物医药领域,特别涉及模拟MD2的抗菌抗炎拮抗多肽,以及所述拮抗多肽在制备用于治疗因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及由此造成相关的过度炎症性损害类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细菌感染,特别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所导致的脓毒症已成为当前临床病人,特别是外科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资料表明,住院病人发生脓毒症的比例是1/3,ICU病人>50%,而外科ICU则在80%以上。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尽管高效广谱抗生素的出现,脓毒症仍然是临床ICU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究其主要原因在于细菌毒素对机体产生的过度刺激所导致的一系列炎症性损害,抗生素的应用虽然可以对病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但病菌死亡后其毒素的释放无疑是导致机体发生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甚至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因而,寻找新型的,兼有抗菌作用和抗过度炎症作用的药物已成为当今重要的药物研究热点之一。
细菌对机体造成的感染脓毒症通常由细菌外毒素及内毒素对机体的刺激产生。细菌毒素进入体内后,首先刺激免疫炎症细胞,通过机体模式识别受体,主要为TLR2和TLR4受体,启动机体的感染免疫反应,但当机体遭受过度刺激后,大量产生的炎症介质则可对机体造成一系列过度的炎症性损害。
有鉴于此,采用恰当的免疫策略当前对脓毒症实施有效防治,已成为免疫学家,临床学家,以及制药行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当今对脓毒症的免疫治疗策略可大致分为三个方面,其一,围绕病原体本身展开,如针对细菌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ride,LPS)或其它致病因子制备相应的单克隆抗体进行中和作用,但作为LPS表位抗原的决定簇较多,单一的单抗中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其二,针对前炎症因子采用单克隆抗体拮抗,如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抗白介素6,白介素8抗体等,但这种对炎症介质逐一对抗的方法无疑事倍功半;其三,近来有报道从控制炎症细胞受激活化角度切入的研究,即从炎症细胞被病原体刺激后核转录因子活化角度进行调控和干预,众所周知,核转录因子不仅控制着过度炎症介质的释放,同时也是许多重要生理事件的调控“阀门”,对其全或无的干预很可能将带来难以预料的副作用,此外,采取干预或调控的药物必须能穿过细胞膜,这无疑对药物的制作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有资料提示,活化蛋白C(activated protein C,APC),可作为能有效控制脓毒症发生发展的一种有效的药物制剂,然而遗憾的是,最近通过美国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其临床效果与相应的对照治疗组无明显差异。
对各种疾病的治疗都应集中在发病早期环节上,免疫细胞对细菌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ride,LPS)的识别是炎症反应发生的初始环节,如何调控免疫炎症细胞对LPS的识别,下调LPS所致的过度炎症反应,从而在减轻炎症性损害的同时,又不影响机体免疫细胞正常的抗感染免疫功能则应是针对脓毒症实施有效免疫治疗的理想策略。
在免疫炎症细胞LPS的膜式识别受体复合物(TLR4/MD2/CD14)中,任何一个功能结构域的破坏都导致LPS信号转导障碍。资料证实,CD14与TLR4/MD2的亲和力较弱,而TLR4/MD2的亲和力较强,并且MD2(myeloid differential protein2,髓样分化蛋白2)同TLR4(toll ike receptor4,Toll样受体4)的结合发生在同LPS结合之前,丧失LPS结合功能的MD2即使结合在TLR4胞外区,也不能赋予TLR4对LPS的反应性。表明MD2分子中与LPS结合的结构域对整个复合体的功能乃至之后的信号转导强度都有决定性的作用。并且,MD2与TLR4的胞外区相耦联,是一个只含有160个氨基酸的分泌蛋白,具有分子量小,核酸片段短,且为可分泌型等特点,对MD2的调控更易于操作,因而成为治疗内毒素休克十分有潜力的靶点之一。
越来越多的实验说明,MD2在结合LPS及诱导其信号的胞内传导中都起着关键的作用。有研究显示,阻断LPS与MD2的结合,比阻断LPS与TLR4/MD2的结合要容易近100倍],因而在应用前景上给我们以提示,如何开发一种可以干扰LPS与MD2结合的药物,或者是抑制MD2与TLR4结合,可能是控制LPS诱导的炎症反应发展的更为有效、事半功倍的治疗策略。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24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