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092043.7 | 申请日: | 2007-04-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1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 发明(设计)人: | 许家铭;张正昂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F1/133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陶凤波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面显示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平面显示装置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装置因具有体型轻薄、低功率消耗及无辐射等优越特性,已经渐渐地取代传统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并且应用至许多种类的电子产品。
请参照图1所示,已知的液晶显示装置1包含背光模块11、液晶显示面板12及铁壳13。
背光模块11包含矩形胶框111、灯管112、导光板113、反射板114、光学薄膜组115及光源反射罩116。
导光板113位于反射板114及光学薄膜组115之间,而灯管112所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113后,通过设置于一侧的网点,破坏全反射而入射至光学薄膜组115,俾使背光模块11能提供均匀的背光源。一般来说,光学薄膜组115包含上漫射膜、增亮膜及下漫射膜。反射板114则可将由导光板113露出的光线,再反射至导光板113内,另外,光源反射罩116包围灯管112,并将灯管112所发出的光线,反射至导光板113,以进一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矩形胶框111用以协助承载液晶显示面板12,液晶显示面板12邻设于背光模块11,并设置于矩形胶框111的内缘R1。铁壳13与矩形胶框111连结,俾使液晶显示面板12固定于铁壳13及矩形胶框111之间。换言之,若已知的液晶显示装置1没有装设铁壳13,而当液晶显示装置1于使用上遭受晃动时,液晶显示面板12便容易与矩形胶框111及其他液晶显示装置1中的元件碰撞,进而导致液晶显示面板12及其他元件的损坏。另外,一般来说,目前将铁壳13固定液晶显示面板12的制造程序通过产线人员将铁壳13与矩形胶框111连结,因此,无法避免地,在此制造程序中,常常因人为疏失而导致液晶显示装置1的损坏,进而提高生产成本。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不需铁壳,却可以固定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而减少生产成本及制造程序,实属当前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不需铁壳,却可以固定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缘是,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含背光模块、液晶显示面板及第一框段。液晶显示面板邻设于背光模块;第一框段具有第一嵌合部,其中第一嵌合部位于第一框段的内缘,第一嵌合部与液晶显示面板的周缘嵌合。
承上所述,依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利用位于第一框段的内缘的第一嵌合部,与液晶显示面板的周缘嵌合,俾使第一框段将液晶显示面板固定,限制液晶显示面板的移动。因此,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不需要使用已知的铁壳来协助固定液晶显示面板。如此一来,不仅可节省铁壳材料的成本,更可减少铁壳装设的制造程序,进而加快生产速度及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分解示意图,显示已知的液晶显示装置;
图2为分解示意图,依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
图3为俯视、侧视及剖面示意图,显示组装后的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及沿直线A-’的部分放大的液晶显示装置;
图4为分解示意图,依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
图5为分解示意图,依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
图6为另一分解示意图,显示与图5中不同尺寸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图7为另一分解示意图,依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及
图8为再一分解示意图,依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 液晶显示装置
11 背光模块
111 矩形胶框
112 灯管
113 导光板
114 反射板
115 光学薄膜组
116 光源反射罩
12 液晶显示面板
13 铁壳
2 液晶显示装置
21 背光模块
211 导光板
212 反射板
213 光学薄膜组
214 光源
215 后背板
215a 第二连结部
22,22’液晶显示面板
221 软性电路板
23 第一框段
231 第一嵌合部
232 第一连结部
233 凹部
234 第三连结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20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